本港新股發行(IPO)集資額今年創歷史新高,連續第二年稱冠全球,更有分析預期明年會持續活躍,即使未必有農業銀行及友邦保險這樣的超大型企業撐場,IPO預料仍可達百宗及集資額四千億水平。其實,IPO威水只是港交所亮麗成績表其中一項,港股總市值亦比去年跳兩級,名列全球第五;輪、證成交壓倒韓、德,全球稱霸——實在是港交所的好年景。
顯而易見的是,港股今年好景,一不是本港經濟大好的反映,傳統所認知的「股市是經濟晴雨表」,對香港早就不適用了;二不是本港變革了不起,以致有如此重大的收效,傳統的制度優勢歷來如是,不會今年才特具威力。今年又適逢港交所「換閣」,新訂三年發展計劃開局和港股好景並非因果密切關連,相反只是港交所好運,開局撞上好年景。
當然,過去一段時期,港交所高層四處奔波,招攬外企上市,功勞、苦勞不能不記一筆。然而,招攬有成並未足撐起全年好景。根據統計,上半年深證IPO還居全球第一位,香港憑後勁發力而拋離奪冠的。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交易所四出招攬IPO的何止香港一家?港股鶴立雞群,與中國經濟及人民幣成為全球焦點有莫大關係。
香港背靠內地,如同枕住潛藏深厚的資源,內企成為本港IPO的主角,仍會維持到今後一段相當時期。實際上,今年有三十八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IPO數量是歷來之最,可見中國公司已是全球爭搶的源頭。就當中競爭而言,香港無疑在多項有利條件,擁有別人沒有的優勢,但也存在兩項變數:一方面香港的有利條件是相對的,能否保持還看今後作為;另一方面上海競爭進逼,推出國際板後IPO版圖將有何變化?
應當看到,港股亮麗成績背後的貨幣現象和信貸現象。貨幣現象是指香港明顯成為了資金的「堰塞湖」,IPO龐大的抽水量,比照市值、成交及衍生交易的巨量,可以看到資金豐盈程度。香港本身的資金可從企業及散戶入市活躍反映出來,此外內地資金及海外資金流入相當可觀,註冊對沖基金愈來愈多,明說是追隨資金流而至,各路股神都不會赤手空拳而來。世界各國刺激貨幣供給,香港因與內地的聯繫,成為匯流的落腳點。
港股好景又是信貸現象,是指全球雖然資金充裕,但信貸面對緊縮,企業向銀行借貸不易,致使循股市融資的需求升溫。當前的典型現象,一邊是各交易所四處招攬企業上市,另一邊是企業上市的意欲亦空前高漲。香港成為資金匯流地,利率超低亦即資金價格低廉,順理成章也是企業上市的首選地。有了這樣的有利條件,港交所高層招攬上市,才可望事半功倍。
當明白到港股亮麗成績,有賴貨幣現象和信貸現象助力,對港股的好景就不難隱現「借來的榮耀」,熱錢打造的「非理性繁榮」之憂。因為成績超脫經濟基本因素,偏離管治實效,表面上亮麗成績獨步國際,實質也就風險亦比其他市場為高,當貨幣現象和信貸現象逆轉,全球的優越排名就會生變,這情況未必短期發生,但愈遲發生勢將衝擊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