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三點三三厘,攀上六月初以來的高位,與周一相比高了○點三九個百分點,比十月份低位高一個百分點。在美國國債遭遇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規模連續兩天拋售前,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方面達成共識,延長布殊時代的減稅措施,同時出台千二億美元的薪資稅「稅收假期」。可能由此引發對美國財政赤字攀高的擔憂,加上經濟增長預期提高,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因而形成美國國債孳息飆升局面。
美聯儲推出總規模六千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2)計劃,以十年期為代表的國債孳息率就一路上升。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推動QE2目的是想壓抑利率、催谷信貸,現在國債孳息不跌反升,顯然QE2毫無效益可言。諾獎經濟學得主克魯格曼曾認為,全球範圍的儲蓄過剩,就是為甚麼不存在利率上行壓力的原因。又認為「唯一可能推高利率的情況,是人們或許會對政府的償付能力產生懷疑。」
克魯格曼前一觀點已「跌碎眼鏡」,後一觀點卻近乎成為事實。儘管全球儲蓄過剩,偏偏美、日、德等國的國債孳息,都在大幅攀高,根本原因恐怕正正是克魯格曼所說的「唯一情況」。有分析指出,美聯儲的印鈔政策,正在將美國帶向清償力危機。奧巴馬為挽救選情,向減稅計劃妥協,更為加深了清償力的擔憂,今天歐債危機,恐怕明日美國上演。
紐約聯儲銀行調研曾指出,美國民眾的消費儲蓄行為已經發生質變:負債下降,儲蓄增加,鎖起信用卡,省吃儉用清帳還債。消費行為改變的同時,有調查又顯示,逾半民眾認為生活較奧巴馬上台時差,又認為聯儲局應受更多監察甚至廢除。從中無疑顯示了多數民眾極大的怨氣或不滿,華府一波又一波的「救市」,不但沒有救回市場信心,反而失去信譽,何異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以「轉變」為口號,強勢上任總統的奧巴馬,面臨其管治聲望的重大逆轉,繼失去國會眾院主導權,經濟再失信用,勢必陷政經「雙失」困局。顯見,政治是冷酷的,市場對美國清償力的擔憂,也並非盲目的。伯南克近日表示,可能擴大六千億美元購債規模,引發了市場對QE3或QEN的預期。伯南克意欲賭下去,最終賭多大?瑞銀估計最終要二點六四萬億美元,高盛更估計要四萬億美元,即使以瑞銀的估計算,美國國債對GDP的比例,已足以推到百分之一百一十以上,重演歐債危機的擔憂絕非多餘。
即使這樣,作為救市雙重使命的重點——創造就業,伯南克認為失業率回復至百分之五、六,非五年不見其功。但量寬到那麼深重地步,全球的經濟生態勢必極大破壞,以中國為例,不但承受所持美債跌價及美元貶值雙重打擊,還要承受高通脹帶來的衝擊!新興市場也概無例外的受到通脹的衝擊,足以應了美國的美元、全球的問題說法。美債孳息大幅扯高,不僅是美國國內民眾情緒的反應,更是環球投資情緒的反應,美聯儲的信譽、美元的信用將難免全球貶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