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發急頻出招 過猶不及防風險

市場耿耿於懷的周五加息效應未見兌現,人行延續以往的玩法,在緊縮政策兩類型工具中,選擇以數量型工具出招: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點五個百分點。這是兩周內第二度動用存備率,顯示人行對再啟動加息,可能吸引熱錢流入深存戒懼。事實上,數量型與價格型工具各有特性,數量型工具一般效果快,可以立竿見影;價格型工具則效果滯後,不能治貨幣泡沫急症。人行選用數量型工具的含意,等於研判面對的形勢惡化。

早前公布上月消費物價(CPI)上升百分之四點四時,內地仍有分析大唱全年CPI三點五,比政策目標不過超過○點五個百分點,可以在決策容忍度內有餘。現在從緊縮加快腳步看來,不是數據所展示的那回事,至少加存備率表明央行也着急了。早就有智囊機構報告指,貧困家庭當前面臨的通脹,是整體通脹率的兩倍。亦有專家認為實際通脹率相當於百分之十,以市場直觀感受檢測,認同這種分析的多於相信統計數據。

這次對銀行下手,無疑急功近利心態畢呈,另一角度看也是對銀行屢屢「破戒」超貸的反制。今次通脹在成因上,被認為緣起於貨幣極度超發兼超貸,官方矢口不認貨幣極度超發造成通脹,但盡用數量型工具,目的就在於抽緊市場上的流動性,在行動上證實了口頭不認的事實。

所謂「盡用」數量型工具包含兩條:一是存備率一刀切之餘,加上差別存備率共用,個別銀行實際「享受」的存備率高達百分之十九;二是整體而言的存備率,亦已攀上創紀錄的高位。這麼做人行有人行的無奈,貸款指標屢前屢破,顯見商業銀行並不聽話,經常「越軌」,央行釜底抽薪拿走其掌控的貨幣,可能方足抑止信貸的氾濫。

然而,相對於貨幣極度超發的額,盡用存備率仍然顯得不足道,難以寄望就此打退通脹。正如周小川的配中藥理論,未來通脹難退,價格型工具的加息動作,仍會搭配上調存備率,加息已經起了頭,市場亦已有了心理準備,至於顧忌熱錢,則是到時候權衡如何「兩害取其輕」的問題,現時見步行步,先抽走極多超發的貨幣再說。

到今天地步,有兩點值得反思:其一,貨幣超發要戒除。金融危機初起,內地狂擲四萬億元救市,贏得全球掌聲,對當時的評價值得質疑,一方面這是否真的是內地經濟的實質需要?另一方面對美國同樣大灑金錢,造成對內地疊加衝擊缺乏估計,以致陷入被動超發的運作,成為過猶不及的超發。如果當初為那陣掌聲感到自得,實在頗有上了當不自知的迷失。

其二,現今的抽資恐防抽出禍來。央行應當知道,此前商業銀行濫貸,形式上規模大增之後,有效「稀釋」了不良貸款,現時強制其萎縮貸款,可能會出現連環效應,先是某些客戶或項目得不到循環貸款出現壞帳隱憂,繼而壞帳增,而信貸規模縮,早前被「稀釋」的不良率還原提升,成為商銀的資產表上的「瑕疵」。當中還未計及經濟放緩的疊加影響,由此引發的風險宜多份防範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