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前拋出對沖熱錢的「池子論」,攪動了輿論,日前周小川親口解說了「池子論」的謎底。周小川表示,他所說的「池子」,並沒有外界解讀的那麼複雜,「池子」最典型地指外匯儲備,只是將外儲分為不同的板塊,有的保證支付,有的外企投資分紅預備,有的為熱錢預備,為熱錢預備的就是「池子」,以其對進入的熱錢進行百分之百的對沖。
然而,實際上真如周小川輕描淡寫的那麼簡單嗎?早在提出「池子論」時,關於「池子」就有「總量對沖」的說法,有專家質疑,熱錢通過合法(直接投資或貿易)及非法的途徑進入,如何區分當中哪些是熱錢呢?無法區分又如何知道總量,進行對沖呢?但周小川明確指出的百分之百的對沖,顯然是入得來的照單全收,要走也一樣全放走。
這意味着對沖的熱錢,有可能是個很大的總量。照單全收首先是本已太高的外儲總水平,更加被大大推高;再則為此要被動發行的人民幣,也可能是很高的水平,會否超乎市場可承受。熱錢若作較長期的「靠泊」,超高的外儲及超發的人民幣,產生的副作用顯而易見。準確的說,人行被動蓄水自淹,但有用的資源未獲有效配置運用,只是承受着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有鑑於此,有專家可能認為此法太「笨」,猜測周小川外儲「池子」說法有弦外之音,就是借助未說出口的一塊板——國際板。這個猜測的合理推論是,國際板原則上以人民幣計價,境外企業集資人民幣後,從央行換美元到境外運用,既可降低外儲水平,又可回收人民幣。這種猜測在兜個圈子後,又回到市場公認的股市「池子」來了,又如周小川所指「複雜」了。
央行完全可以簡單地推出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例如借鑑美國聯儲局為抽取銀行流動性,創設的「定期存款機制」,以公開市場操作吸儲熱錢。這對於央行來說,比較成為外儲與股市的中介簡單易控。另外,依周小川所說的外儲「池子」,比較易於啟動,一聲令下,外匯局照辦即成。至於日後碰到的問題及負面作用,可再徐圖應對,國際板尚在籌備,要借助也未敷急用。
除此之外,市場不難理解的玄機是,周小川以央行掌門之身,構想設定於央行所控範圍,在內地管治現實裏,可能對「踩過線」不宜。外儲「池子」與國際板搭界,需要更高層次的統籌。中國金融範疇「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是當前的現實,管治「地盤」的分割,使越界的變革不易推動毫不出奇,當然有更高的統籌,亦並非不可能成事。內地就曾討論過推行金融「超級監管」的可能性,若有需要顯然還可再議。
事實上,應付熱錢本來就是複雜的問題,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形勢之下,熱錢為患的程度史無前例,要有綜合、複雜的機制應對絕不多餘。在周小川揭盅「池子」謎底後,是否意味着央行胸有成竹,築池工程大功告成,隨時可以應付熱錢殺到?外界不得而知。「急事緩辦」已成內地慣例,這個熱錢「池子」剛露構思頭角,要啟動恐還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