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生的美元反彈、愛爾蘭債務問題、韓國加息,似乎互不相干,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三件事反映了當前三大觀感,會對投資市場發生影響。當中,美元反彈所顯示的是,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未變,每逢有危機加深或擴大的先兆,美元都成為避險選擇;愛爾蘭債務問題提醒全球,當前這場金融危機遠未過去,歐洲債務問題此起彼伏凸顯危機解決的長期化;韓國加息帶出的訊息,是新興經濟體應對危機的主動態度,亦即各掃自家門前雪風潮正盛。
三件事恰可反映G20首爾峰會後,世界三大板塊「鼎立」,互為影響的形勢,全球應對危機應有的團結氣氛蕩然無存,扭轉經濟失衡勢成泡影。昨日中港股市的跌市,是不同事件碰撞一起的「化學反應」,跌市可能並非壞事,因為無論技術因素調整還是政策因素調整,都為市場對次輪量化寬鬆(QE2)所激發的牛市升浪,來一次夠力度的冷卻,促使正視QE2實施和效果的不確定。
韓息已連續三個月按兵不動,今次在G20後突然加息,被視為中港股市最近身的影響,有專家認為,韓國央行此舉是倣效中國未雨綢繆。韓國上月通脹率也攀升上百分之四點一,從而面臨刺激經濟與遏抑通脹的兩難形勢,政策選擇了注重後者,但與中國同樣存在的擔心,就是加息惹來熱錢。韓國顯然睇準了熱錢回流美元避險這一時機,閃電式出招。因為時機因素,也基於連鎖反應預期,市場逆思維推測,中國反過來倣效韓國再度加息,也不無道理。
中港市場的泡沫現實,投資者是人盡皆知,他們選擇追捧擺在面前的「牛市」,需要懷着強烈戒心。特別是目前政策出招的特色,偏於喜歡出其不意,中國如此,韓國亦然,因此投資者難免做足隨時「跳船」逃生的準備,「牛市」突然演變恐慌的波動,可能性愈來愈大。中港市場互為影響,政策稍有風吹草動,各路大鱷也會借勢掀波,監管者也要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中國除了加息以外,還不惜使出所有招數,逐步地抽緊銀根。在G20這個合計佔了全球GDP八成比重的圈子裏,中國成功地以QE2借力打力,化解了美國糾集力量施壓人民幣的意圖。這種形勢顯示,美國對全球頤指氣使的時勢不復存在,巴西、中國這樣的新興力量,日益成其掣肘。然而,更長遠的前景是,新興經濟體與美、歐這股G8勢力,如果缺乏合作一味較勁,在金融危機還未過去的形勢下,是利還是弊?
美、歐在打救經濟的前提下,實施低利率兼量化寬鬆,造成大規模全球扭曲,引發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雖有「作惡」在先之嫌,但新興經濟體怨聲載道之餘,也未必希望見到美、歐跌入衰退的泥潭。全球重返合作軌道,是不同陣營、板塊彼此都需要的,問題是全球合作是主動恢復,還是在觸發危機如歐洲債務危機引爆之後,才被迫攜手合作?可以相信,在利益攸關的條件下,全球恢復合作的意願還是主流,重返合作機會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