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競爭力被迎頭趕上

六年內,香港城市綜合競爭力會被上海超越,雖然現在仍能維持一哥的地位。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調查為依據的合理預測。

根據「二○一○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涵蓋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及國際化等綜合指標,香港暫仍位列第一。

據主持研究的中國學者指出,特區政府過多干預市場,增加社會成本,降低了香港的競爭力,香港正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福利社會轉變;而且本港樓價及地價居高不下,更是拖低香港競爭力的主因。

內地學者之言,正確與謬誤並存,先講謬誤。香港會否變成福利社會值得研究,一般而言,低稅制之下,企業利潤可觀,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極富吸引力;而社會成本較高增長,比如用於提高空氣及水質的環保水平,為數甚巨,但確實有需要,與福利社會也沾不上邊。

香港堅尼系數高逾零點五,早已超越警戒線,說明社會資源分配不公非常突出,政府有必要通過公共政策,在各個領域重新調配資源,協助低收入家庭及基層勞工改善生活,政府在這些領域的適度干預是必要的。未來內地城市達到一定的經濟水平,也會有類似香港的相應做法。

內地學者批評合理,值得香港反思的是,樓價與地價倘若不能下調,租金不斷上升,增加勞工及企業成本,削弱企業的競爭力,這是最大的隱憂。過去兩年,特區政府雖然頻頻出招,卻依舊成效不彰。

事實證明香港競爭力的提升,靠金融與基建將難以為繼,問題是六優產業遠未到位,智識型經濟發展進度極之緩慢,警鐘已經響起。特區政府應加大投放力度,全速推動六優產業的成長,否則被上海及深圳超越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