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民生難置信 聽其言而觀其行

政客果然多變,一直不承認本港有貧窮問題的曾蔭權,日前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一反常態,主動承認香港當前的社會矛盾部分體現在貧富懸殊。他還表示,今後的施政重點會以改善民生為主,並在十月份的施政報告中落實。曾蔭權「忽然民生」,立即引起各界強烈質疑。

有社區人士認為,政改方案通過後,曾蔭權再沒有藉口逃避民生問題,如果「再唔搞民生,餘下任期都唔使做」。有學者指出,由於當局處理民生議題乏善可陳,加上政改起錨騷添煩添亂,令曾蔭權的管治威信每況愈下,故希望藉重提民生問題挽回民望。這些分析都頗有道理。「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則顯示,三成五受訪者認為民怨大,迫使曾蔭權面對現實;三成批評他前後矛盾,自打嘴巴;近兩成認為,民生問題處理不善已令當局施政受阻。一言以蔽之,社會普遍不相信曾蔭權忽然民生是出諸本心,而是故作姿態,迫不得已而為之。

近年來,香港政治爭拗不斷,惟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民生議題始終是大多數市民關注的焦點。上述民調亦顯示,四成七市民最關心社會民生問題;三成一關心經濟問題;關心政治問題的只有一成三,這與早前港大民意調查的結果如出一轍。然而,曾蔭權無視現實,一意孤行,上台伊始就將推動政改視為任內主要任務,甚至口出狂言,要在政改上「玩鋪勁」,完全將民生問題放在一邊。他還粉飾太平,一度自設「貧窮」定義,聲稱「收入低於綜援才是貧窮戶」,這是間接否認本港存在貧窮問題,與「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並無分別。

直到政改方案通過後,其民望調查連續第五次不合格,曾蔭權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不得不承認本港存在貧富懸殊問題,還承諾要將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這既是面對現實的轉軚,更是不打自招,承認以前施政主次顛倒,緩急不分,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曾蔭權究竟是真心關注民生,還是再次以口號式手法敷衍塞責,很快就見分曉。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面對議員提出關於房屋、長者生果金、減稅、標準工時等多項民生議題,曾蔭權不是卸責給下屬,就是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大耍無賴,推說有關議題「唔關我事」,拒不回應。這真是奇談怪論,如果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情都與曾蔭權「無關」,那麼他到底關心甚麼呢?他如何做好「呢份工」呢?

不妨再舉一例,港人「死無葬身之地」的問題早已引起怨聲載道,當局近日煞有介事就有關問題推出公眾諮詢,聲稱將增加公營骨灰龕場,並對私營骨灰龕場推行發牌制度,不過,最快也要在兩年半後才會落實。換言之,當局是將這個燙手山芋拋給下屆政府去處理,屆時曾蔭權政府已經下台,他本人已經退休,說不定離開香港逍遙快活去了,骨灰龕場發牌制度進展如何,真正是「唔關佢事」了。

以公眾諮詢為名拖延時間,當局已屢試不爽。近來,當局更是一窩蜂似地推出多個諮詢,如打擊不良營商手法要諮詢,將校園驗毒擴大到全港要諮詢,已一再諮詢的醫療融資計劃還要諮詢。須知香港是開放社會,凡事一有爭議,當局便以社會「無共識」為由,輕易將有關議題束之高閣。

屈指算來,曾蔭權上台已經五年,尚且一事無成,在剩下不足兩年裏能做出甚麼政績,實在是一個大問號。孔子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對於曾蔭權的「忽然民生」論,亦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