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八十九個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被投訴四千八百多次,其中食環署被投訴次數最多,達四百七十五宗,引發申訴專員猛烈炮轟。申訴專員黎年發表任內首份年報,狠批政府部門陋習「多籮籮」,某些部門仍然存在「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並總是太輕易地將過錯歸咎於前線人員。立法會議員則批評政府為慳錢大量聘請短期合約員工,致使人才流失,工作甩漏連連,最終得不償失。
這些批評大多是老生常談,被點名的部門也是熟口熟面。以樓宇滲水問題為例,多年來投訴一大堆,至今懸而未決。食環署與屋宇署當年成立聯合辦事處,簡稱「滲水辦」,聲稱要為市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事實卻是,滲水辦名不副實,兩個部門依然你彈你的曲,我唱我的調,互不協調,推諉卸責,曾為同一個案「互相轉介」達七個星期,更有個案在兩年內都無人處理,以致兩個部門長期被投訴,一再引起申訴專員的關注,足證有關部門將批評當耳邊風,擇惡固執。
本港樹木管理一團糟,根源亦在於政出多門。目前,有份管理樹木的部門至少有十個,一旦接到市民投訴,各部門之間踢來踢去,誰都不願負責。港府早前成立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掛帥的專責小組,研究樹木管理工作,但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當局不是對症下藥,反而疊床架屋,成立所謂樹木辦及綠化辦,除了浪費資源之外,只會添煩添亂,塌樹傷人事件接連不斷便是明證。
市民對政府部門投訴居高不下,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各部門熱衷將工作外判,放棄本身的監管責任。此外,當局亦以短期合約的形式聘用大批職員,但往往由於短期合約人員頻頻流失,致使市民的投訴無法得到有效的跟進,正如申訴專員批評,港府此舉是「作繭自縛」。也有立法會議員直言,不少部門為了省錢而減少聘用公務員,改為聘請合約工,合約到期都「轉晒人」,令工作長期延誤,得不償失。
其實,接受與處理市民投訴本來是公務員的工作,不能也不應該由缺乏經驗的短期合約工來處理,然而,各部門仍然將合約工推到前線,有成績歸自己,出了問題,就將責任推到合約工身上,可見這不只是「作繭自縛」或「節省開支」那麼簡單,而是為了推卸責任。
棄卒保帥,找前線人員作替罪羊,正是各部門屢試不爽的慣技。我們可以看到,食環署幾乎年年都是「投訴之王」,房屋署及屋宇署也常在「三甲」之列,但倒楣受責的永遠是基層員工,主管官員非但不用問責,反而經常獲得升官加爵,甚至獲授勳章。有責不問,有責不究;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出問題就互相交波,或者互耍太極,正是本港根深柢固的官場文化,也是港府施政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
上樑不正下樑歪。爭功諉過、走精面的官僚陋習,其實源於港府高層管治無能。試想想,連曾蔭權都抱住打一份工的心態,每天早上都在想退休,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怎麼可能指望各部門主動承擔責任,摒棄陋習,改善施政呢?老實說,官僚架構疊床架屋,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愈演愈烈,原因就是方便各部門互相卸責,其實質則是對公眾利益及市民生命安全的麻木不仁。
意見接受,一切照舊,不管是申訴公署的批評,還是審計署的抨擊,儘管炮聲隆隆,卻都是有姿勢無實際,除了為市民消消氣,根本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