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生死無人理 居家安老靠吹水

繼石硤尾大坑西邨一對年老夫婦倒斃家中無人知道,葵涌梨木樹邨一名六旬獨居長者亦懷疑失救猝死無人知,直至傳出屍臭才被巡邏的警員揭發。類似悲劇一再上演,不僅揭示長者老無所依的悲慘境況,顯示「隱蔽長者」問題嚴重,更證明港府所謂「居家安老」的荒謬與涼薄。

表面看來,兩宗悲劇的原因各異,但同樣反映本港人口老化引發的深層次問題。以大坑西邨為例,該邨有超過四十年歷史,有八成居民是長者,而類似的老人邨在香港並非罕見。政府數字顯示,目前全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已多達九十萬人,估計到二○三六年,本港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可以預期,獨居長者只會有增無減,如何照顧好他們的需要,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不但值得社會深思,更值得港府反省。

有大坑西邨街坊透露,這對年老夫婦多年來相依為命,很少出門,加上沒有社工跟進,出了事也未必有人知道。事實上,不少獨居長者行動不便,有的則不懂求助或怕麻煩別人,很少與外界聯繫,久而久之變成隱蔽長者。早前有機構調查發現,全港大約有多達九萬名隱蔽長者,類似大坑西邨長者的個案,相信只是冰山一角。

面對日趨嚴重的隱蔽長者問題,連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亦不得不承認,事件反映香港對隱蔽長者的照顧不足。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當局既然知道問題所在,當務之急是增加資源,主動關心獨居長者需要,提供協助。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麼多年來,當局在這方面幾乎交了白卷,根本沒有為隱蔽長者提供任何支援。

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沒有人反對鄰里守望相助,問題是如果當局不增撥資源,加強社區對獨居長者特別是對隱蔽長者的支援,及早發現問題,單靠民間自發行動,終究無濟於事。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由於政府提供的資源不足,不少社福機構須自行調撥資源,組織義工上門探訪,成效始終有限;有區議員則狠批當局對長者疏於照顧,甚至連最簡單的執屋服務,長者也動輒要輪候幾個月。獨居長者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只能自生自滅,令人唏噓不已。其實,就算長者肯主動求助,當局又有沒有足夠配套措施跟進?

接連發生長者倒斃家中無人理的悲劇,證明港府的所謂「居家安老」無非是一句空話。實際上,居家安老固然行不通,當局強調以院舍照顧作「後援」,亦是姿態大於實際。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宿位一直嚴重不足,供不應求,去年輪候資助護養院及護理安老院宿位期間離世的長者,分別達一千八百多人及二千七百多人。最不堪的是,政府監管不力,以致安老院舍服務良莠不齊,派錯藥甚至虐老等醜聞不絕於耳,在這種情況下,長者就算成功申請宿位,也未必可以有尊嚴地生活。

港府把安老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甚麼「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句比一句漂亮,一句比一句動聽,但實際上卻是口惠而實不至。大家可以看到,港府一直將老人家當成包袱,對長者一毛不拔、錙銖必較,從企圖在生果金引入資產審查,到漠視隱蔽長者問題,不僅是對香港這個自詡「紐倫港」的富裕社會莫大諷刺,更徹底撕破港府敬老愛老的虛假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