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皆因貧富起 改善民生勿空談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曾經聲稱「收入低於綜援才是貧窮戶」、間接否認香港有貧窮問題的曾蔭權,昨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終於自打嘴巴,承認香港社會矛盾部分來自貧富差距。他還事先張揚,今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會主要針對民生及經濟課題。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市民最關心的始終是民生及經濟問題。日前公布的港大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五十四的市民最關注民生,創三年新高,關心經濟的為百分之三十一,關注政治的市民僅佔百分之十二。

由此可見,雖然本港政治爭拗幾乎無日無之,但市民對政治問題的關注熱度始終不高,這並不是說港人對政治冷感,而是不管政客如何高喊民主及普選口號,都無法降低港人對民生及經濟問題的關注,畢竟,民主是虛無縹緲的,而民生及經濟卻與所有人息息相關。這足以證明,曾蔭權將推動政改作為任內主要任務,甚至曾聲稱要在政改問題上「玩鋪勁」,港府高官也全力動員表演起錨騷,根本是主次顛倒,緩急不分,捉錯用神。

這就難怪,儘管政改方案已通過,曾蔭權民望仍低落。港大最新民調顯示,曾蔭權的民望評分僅四十九點九,已是連續第五次處於不合格的水平。同時,有五成二受訪者反對他出任特首,比支持率高出近二十個百分點,同上次調查差不多。民調機構認為,反對曾蔭權出任特首的比率繼續在高位徘徊,反映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民望危機仍未解除。

面對滔滔民意,曾蔭權不得不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改口承認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並聲稱要將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這無疑是面對現實的轉軚。不過,承認貧富懸殊是一回事,如何做是另一回事,港府是否言出必行,今後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及在改善民生上「玩鋪勁」,大家只能聽其言而觀其行。

民生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究柢就是貧窮問題。本港窮人數量已達一百二十萬人,月入低於四千元的貧窮家庭逾十九萬戶,比回歸初期增加逾一倍。在職貧窮的問題亦愈來愈惡化,不少人雖然有一份工作,但收入極其微薄,甚至比領取綜援還要低,約三萬打工仔的時薪低於二十元。香港是富裕社會,窮人卻愈來愈多,這實在是香港之恥,而「張廿蚊」事件之所以惹起群情激憤,皆因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引致貧富對立,也正因如此,才有必要就最低工資立法。不過,最低工資應設在甚麼水平才算合理,各界仍是眾說紛紜,今日立法會將審議有關條例草案,預料將有一番激烈的爭論。

要改善民生,首先要發展經濟。然而,本港經濟正受到周邊地區的強力挑戰,金融業面對上海及深圳的競爭,旅遊業受到海南島、新加坡、澳門等地的威脅,物流等行業亦逐漸喪失競爭力,四大傳統經濟支柱全部搖搖欲墜。多份國際調查報告均警告,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曾蔭權雖然提出要發展六大產業,可惜只是紙上談兵,至今依然毫無動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曾蔭權將有甚麼靈丹妙藥呢?難道還要將六大產業的冷飯再炒一遍嗎?

由於港府施政無能,香港白白浪費十三年時間,在很多領域上已被周邊地區趕上或超過,令人唏噓。現在,有關政改問題的爭拗已告一段落,港府再不能胡混度日,再沒有任何藉口逃避市民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