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天性害羞,見到人就害怕,所以有「膽小如鼠」的說法。然而本港的老鼠卻是異類,膽大包天,見到人非但不逃走,反而可能咬一口,今年五月底至今,已發生五宗老鼠咬人事件,駭人聽聞。香港由動感之都蛻變為老鼠樂園,既威脅市民健康,也嚴重損害本港的旅遊形象。
鼠輩為患,鼠蹤處處,負責滅鼠的食環署及其主管部門食物及衞生局難辭其咎。然而,當局不是虛心聽取批評,吸取教訓,知恥而後勇,反而砌辭狡辯,一味粉飾太平,食衞局局長周一嶽否認滅鼠不力,堅稱食環署的滅鼠方法有效。副局長梁卓偉則死撐,鼠患指數無異動,更指老鼠咬人是老鼠食藥後的正常生理反應。言下之意,老鼠咬人次數愈多,愈證明食環署工作有效,如此歪理邪說,虧他說得出口。
本港使用毒藥杜鼠非自今日始,以前老鼠食藥後不咬人,或者很少咬人,今年老鼠咬人事件突然增多,當局該如何解釋呢?根據官方數據,○六年的鼠患參考指數是百分之二點九,去年上升至百分之六點一,增加逾倍;同一期間,有關鼠患的投訴也由五千多宗上升至七千多宗,可見當局所謂鼠患指數無異動的說法,根本是睜眼說瞎話。更何況,鼠患指數是由當局編出來的,其準確性一直令人懷疑,以前曾發生食環署為了降低蚊患指數而人為干擾誘蚊產卵器的醜聞,誰敢保證當局不會為了愚弄大眾而故技重施呢?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近年本港鼠患激增,甚至一再發生咬人事件,這是有目共睹、不容抵賴的事實。「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高達四成三的受訪市民批評當局未能掌握鼠患的真實情況,信口胡謅;兩成八認為當局自欺欺人,企圖隱瞞事件;近兩成直指鼠患指數未能反映現實。
對於當局聲稱老鼠咬人是正常生理現象,市民同樣嗤之以鼻。三成市民批評官員死撐,想掩飾問題;三成四認為現時滅鼠方法須改善;兩成六直言,不接受當局的有關說法。可見當局的誠信已然破產,無論如何狡辯,只是欲蓋彌彰。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食環署杜鼠能力如何,在滅鼠專家的眼下一覽無遺,原形畢露。廣州鼠王李鏡就日前來港視察老鼠咬人現場後,直指食環署治鼠不力「七宗罪」,其中之一是亂放鼠藥。他指出,老鼠通常在夜間活動,故應在入夜洗街後放鼠藥,但食環署人員中午放藥,放藥不久又遭職員洗街,滅鼠藥即使不至於一掃而空,也會大大影響藥效。早前,李鏡就曾來港表演捉鼠,一個小時內捉到十七隻老鼠,技驚四座,當時他猛彈食環署擺放鼠籠的方法不正確。
說到底,滅鼠是一門專業學問,而當局近年一味將工作外判,由根本不在行的外判公司來承擔滅鼠責任,無論是放鼠籠還是放鼠藥,方法均不恰當,以致老鼠愈杜愈多,鼠患愈演愈烈。可笑的是,當局聲稱吸取外國滅鼠經驗,早前滅鼠隊遠赴西班牙學習控制鼠患,理由是本港有不少西班牙式別墅。按照這一邏輯,本港建築物有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是不是全世界都要考察一遍呢?顯然,這不是學習滅鼠經驗,而是挾鼠自重,找藉口公費旅遊罷了。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近年的滅鼠行動,完全是掩人耳目的「大龍鳳」。
一個地方的治安不靖,必定是警匪一家親;一個地方的老鼠橫行,必定是貓兒懶惰,甚至是貓鼠同眠。所以說,庸官不除,鼠患難滅,上述民調亦顯示,對於本港鼠輩猖狂,逾四成市民直指食衞局及食環署要負起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