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贏了面子輸了風度

話說曾蔭權出席本年度最後一次的立法會答問大會,對激進議員引用了英國皇室徽章上的法文諺語:「言行惡毒會自食其果」(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這徽章過去一直高懸於立法局議事廳上,直到一九九七年回歸後才被拆去。

中國有「惡有惡報」、「口舌招尤」、「禍從口出」等等的說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便挑幾個字詞已經是非常精闢。曾蔭權卻是千挑萬選,最終選了前朝的訓誡,除了是背後為今次答問做了一番準備工夫外,見微知著,曾蔭權似乎蠻戀棧港英時期的議政氣氛。

也是的。有人說港英政府時期,立法局內除了少數有民意基礎的華人議員外,大部分都是洋人或「假洋人」,對於在立法局內高高在上的港督唯唯諾諾,沒有半分造次,議會內自然是太太平平,樂得清靜,又豈有惡毒言語橫飛之理?

回歸以後,香港由香港人民當家作主,依仗民意走入立法會的議員愈來愈多。奈何特首不是港督,既不像港督擁有絕對的權力,亦不像其他國家元首般受過民意的洗禮,卻要在議事廳內面對大部分盡是民意挑選出來的議員代替民意監察和質詢政府,雙方出現口舌之爭自不出奇。

古語云「不平則鳴」,如議員的惡言是為民而發的話,曾蔭權就應該反省,查找這些惡言因何故而鳴;要有風度,虛懷納諫,而不是因為不喜歡聽惡言而對議員加以排斥,甚至拒列席立法會。

曾蔭權撫今追昔、煞有介事的向反對者訓誡一番,是贏了面子輸了風度。曾蔭權想有港督那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太異想天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