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金融隱患 人行強調維穩

人民銀行發表年度「金融穩定」報告,舊調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融入的原則是「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着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對官方辭令的習慣解讀,舊調所提的原則不過泛泛之詞,變化玄機在新融入的原則中,因此,新形勢、新情況所指是金融危機之下,金融穩定為前提性、決定性的需要,政策要求更大的空間和靈活性。

人行行長周小川較早前有清晰的解說,認為多數央行採取控制通脹的單一目標,但人行面對的是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及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標,他建議不同階段以不同權重考慮多重目標,並隨經濟條件變化改變權重,或可在多個目標間切換。這意味着在當前條件下,通脹這個貨幣政策考慮的頭號目標,想暫時放一放,而經濟增長也篤定降一降了,要做的是甚麼呢?就是先鞏固金融體系。

周小川曾將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否,分成四個等級:完全健康、亞健康、生大病及重病不治。其中重點闡述的是「亞健康」,是有毛病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吃藥或保養,周小川應對之策是「在線修復(Online Repair)」——邊營運邊修理調整,顯然強烈地暗示中國金融體系當前的情狀。至於解決之道,他曾指出保持一定水平的利差,將有利於商業銀行自我修復,並增強放貸能力。這既批評了一些國家超低利率政策,也為內地商業銀行享有的利差自辯。

根據這種表態推測,人行暫時既無加息的打算,也沒有不對稱加息的準備,將專注於銀行健康的修復。銀行有甚麼要修復?在《巴塞爾三》公布後,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銀行,資本壓力不如歐美銀行的那麼大,但盛傳中銀監醞釀,要求內地商銀在《巴塞爾三》基礎上,將商銀資本充足率最高提至百分之十五。換言之,內地商銀在前一輪補充資本融資後,仍有資金缺口需補上。

這就是金融體系穩定,需要修復的地方嗎?為甚麼需要比巴塞爾新規高一籌的資本充足率?是監管機構不信任商銀資本,為防有水分摻假,要求一個高些的安全系數?還是去年大規模放貸後,商銀留下外間不察覺的暗病,需要「修復」?問題不會有明確的答案。然而,周小川言論顯示的姿態,如同告訴市場,內地商銀的實際情況並不樂觀。

事實上,上半年上市銀行總共錄得三千四百六十一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但有待融資餘額也高達三千四百六十八億,等於淨利潤補充融資還不夠,尚不知道對可能壞帳的撥備是否留足了。內地商銀存在兩重風險:一是享有的息差不能收窄,因為關乎利潤能否得以維持;二是信貸增長不宜停滯,否則也會降低總體利潤。但前者面對通脹制約;後者面對房地產調控的掣肘。

內地商銀與監管機構的動向,的確暴露了銀行體系存在「健康」隱患,至少處在急需修復的「亞健康」狀態。市場對內地商銀的融資需求持續,以及盈利可能收縮須有心理準備。實際上,日前農業銀行在艱難的護盤保衞戰之後,最終仍跌破招股價,可能反映市場對內地商銀的前景,已有所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