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地結果迥異 遏樓價乏誠意

政府同場拍賣兩幅地,出現冰火兩重天。柴灣連城道地皮開價五點三億元,無人承價而致收回,是十六年來首度收回拍賣地皮;相反,粉嶺樓路地皮經四十三口承價,以四點五九億元成交,地皮由新鴻基地產投得,參與承價的大、中、小發展商俱在,堪稱盛況一時。今次所拍地皮雖小,啟示卻可謂很大,連拍賣官都對竟然有地皮,發展商毫不感興趣表示驚訝,顯示政府政策走眼,如同吃了記悶棍。

政府所料有失,是今次拍地玄機之妙,位處新界北區的粉嶺地成為搶手貨,反而市區這幅地無人問津,兩幅同是細地,市場反應兩極化,發展商的意欲和眼光毋須懷疑,值得懷疑的是政府的算計。事實上,柴灣那幅地因環境缺陷,兼而難以剪裁應發展之需,是名副其實的「賣剩蔗」地皮。政府未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之下,又想賣個高價,是「流拍」的主要原因。

事件無疑暴露了政府賣地,缺乏壓抑過熱樓價的誠意。今次推出兩幅細地拍賣,市場對政府政策動機抱持正面猜測,一方面是增加中小住宅地的供應,以冀對熾熱的樓價帶來降溫作用;另一方面能調適一下中小型發展商的土地需求。其實,市場可能是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了,政府想的是趁市場氣氛大好,如何把手上的「賣剩蔗」,以好價推出去刮一筆。政府雖精,發展商也不傻,「流拍」就成事實。

面對當前樓市不正常地過熱,尤其是市民置業愈來愈難的形勢,不但內部怨氣蒸騰,國際間也多有非議,敦促政府重視解決。今次由推地到拍賣結果,可說是完全體現不到刻下政府有這方面的意向,即有準備由供地入手,大量增加中小型住宅單位的供應。推兩幅地還搭上一幅「賣剩蔗」,能說明有明確的政策指向及誠意嗎?若真有誠意,不是要推些適合市況、發展商有興趣的土地拍賣嗎?

粉嶺地皮搶手,引致市場另一重擔心,既然麵粉價貴了,會否令發展商只好做貴價麵包。從中的啟示是,一方面細地未知是否建細樓,卻篤定是會炮製出貴樓來;另一方面新界北區漸顯地利之優,是市區樓價飆升後,另一個樓價崛起的區域?作為有聯接深圳、相就內地投資者之利,不敢懷疑北區的樓價潛力,在港府的政策盤算上,是好事還是壞事?

面對熾熱的樓市,政府叫市民置業量力而為,買不起市區樓,大可以買新界樓。話雖振振有詞,但現在看來北區的樓價已起飛,賣地啟示還有餘勢,多數市民恐連新界樓都買不起,莫非市民置業要被擠到深圳、東莞去嗎?政府的荒唐就在於,不正視樓價過高的影響,只強調抑制市民的置業選擇,政策取向本末倒置、避重就輕明顯不過,更不用說,出台政策去化解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