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求援頻至 資金安全不可忘

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訪華,到過上海世博主持「西班牙日」,抵北京晤見了總理溫家寶。明眼人皆知,薩帕特羅是要尋求得到中國幫助,走出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局。當前困局最新的特徵是:第二季經濟按季僅增百分之○點二,增速低於歐盟及歐元區整體水平;失業率攀升至逾百分之二十,創十三年新高,遠高於歐盟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九點六。

對於西班牙政府來說,急迫的問題還在於財政的緊絀,以及融資的高成本。並且被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緊盯着,隨時一聲降級,再把其推下財絀的深淵。西班牙感到可寄望於中國,主要基於兩條:其一,兩國在金融危機前的雙邊貿易,有過增長三倍的「蜜月期」,儘管貿易增長後來被金融危機打斷;其二,金融危機中北京出手買下西班牙約四億歐元十年期國債,展露樂助姿態。

西班牙被指是歐債危機源頭國之一,在關鍵時刻中國出手買其國債,不能說沒風險。中國出手的用意顯然是,寧蹈短線風險而圖謀長遠戰略。在戰略上,中國小處是幫西班牙脫困,維護雙邊貿易的夥伴關係,冀雨後天青重振交往,大處是顯出力撐歐元的姿態,不僅因為歐盟已成中國頭號貿易夥伴,撐歐元成應有之義;也因為歐元出事、美元坐大,對中國來說不是甚麼好局面。

然而,不用置疑的是,這個戰略目標很大,中國將獨力難支。試想,西班牙對中國增購其國債抱有期望,並承諾用GDP的百分之二償付到期國債,使其償債能力可睇齊德、法兩國,但畢竟需求很大,未知水潭有多深。何況西班牙只是陷危機的「歐豬五國」之一,救得這家救那家,中國豈能不存顧及能力的考慮?況且,也不能在短期風險明顯的情況下,押下太重注碼。

中國龐大外儲的重要教訓,就是過度押重美債,陷於進退維艱的尷尬。直至今天,投入兩房債的大額資金,仍然凶吉未卜。從這個教訓中走出來,應有的做法就是外儲投資必須堅持的多元化,應當同時堅持的是安全性原則。以往一直力主的「保值增值」原則,在實踐中已一再證明追求增值的困難,但至少保值作為安全性的體現,原則不可放棄,押注歐洲不能不首重這一條。

中國近期為打開對外投資的局面,採取易於為人接受的策略,即謀求分享投資回報,而不追求控制權。像危機期間買西班牙國債,這類援手性的投資,更有為助友好,冒降低安全系數的意味。財多惹眼,加上這種「好商議」的姿態,大大增進了中國的名聲,在危機中欲求於北京的國家很多,當中可能攙雜善意的求助或惡意的利用,中國要小心的是,輸出的財資成為攻擊自己的彈藥。

這種擔心,並不是憑空揣測。實際上,金融危機禍起於國際間的金融爭鬥,以往金融危機的肇因一再顯示,利用資金作為「武器」,掠奪、洗劫經濟體,是不容忽視的現實。中國因以往金融的封閉性,未真正經歷這樣的洗禮,恐防缺乏防範,援人財資不求苛索,但要免遭利用,甚至造禍自己或他人,也是安全性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