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客為了十一月中期大選的選票,又拿人民幣作硝煙,冀轉移視線,掩蓋經濟的千瘡百孔。中國亦一改常態,讓人民幣官價連續五日創下新高,已算給足美國面子。令美國政客大感尷尬的是,對同時間干預日圓匯價的日本卻「默許」,如斯「雙重標準」難令人信服,看來中國可再一次安然度過受制裁的危機。
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已兩周年,中美有關人民幣匯價的爭議一直兜兜轉轉,中國的態度由當初極為強硬——「不為外界的壓力所屈服」,到六月因應歐元下瀉而推出深化匯率改革,然而改革不等同升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再次曇花一現,八月重返起步點,九月又「急轉彎」,難保又是虛招。
雖然近日人民幣的表現一洗兩、三年來的悶氣,惟五天的「狂飆」其實只累升稍超百分之一而已,同期美匯指數跌幅也相若,人民幣其實沒升值多少;單看九月份,美匯指數跌百分之二點三,人民幣兌其他貨幣查實還貶值;而一年期不交收合約僅溢價約百分之一,反映市場認為人民幣今次的升勢只是一種「戰術」:敵進我微退矣。
美國財政部當然知道打起貿易戰的後果,財長蓋特納在聽證會前夕的說法亦不慍不火:「人民幣匯率升值太過緩慢,正研究方法鼓勵其加快升值。」用「鼓勵」而非「施壓」這字眼,顯然態度亦偏向溫和。
事實上,美國內部也存在利益團體之間的角力,中國今年向美國大量購入玉米和大豆等農產品,美國農業絕不希望「一拍兩散」。即使眾議院投票通過,向中國貨品實施反補貼稅還有重重關卡可否決。
雙方擦槍走火的機會甚低,讓美國政客發洩完一輪便會了事。而人民幣相信又會「呆滯」一段日子,讓內地飽受薪酬上漲影響的製造業休養生息;中國減少依賴出口雖然決心昭然,但是「時機未到」,人民幣的韁繩仍是鬆不得。
美國方面,也是擺姿態居多,美國藍領人工高、福利好,就算迫使人民幣升值四成亦解決不了失業率趨向雙位數的結構性問題,只會讓墨西哥或東南亞國家檢了便宜,從中國手上搶去定單。
在匯率問題上,各國都會從本身利益出發,以匯率和利率作為調節經濟的手段。金融海嘯之後,大國黔驢技窮,均同以貶值來爭取出口。既然日本可干預匯市,那麼中國及亞洲其餘國家遏抑本身貨幣也屬理所當然。美國在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成功迫使日圓升值,但這次向人民幣施壓只能孤軍作戰,歐洲和日本均不願陪打這場「口水戰」。
雖然人民幣的爭論不會有實質的結果,但中美的博弈不會就此結束,美國借人民幣偏低作籌碼,目的是爭取更大的利益,例如VISA與銀聯信用卡在中國的市場爭奪戰已鬧上世貿,其他服務性行業亦急切打開中國市場,惟中國在應付外來壓力已是經驗老到,自然不會輕易就範。
中國現振振有詞,指美國無理取鬧。此兩大國經濟仍需互相依靠,到頭來是「床頭打架床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