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搵食艱難,連續兩日有貨車司機在酷熱天氣下猝死,昨日又有一名九巴車長疑不堪「熱狗巴」高溫中暑,須送院治理。熱浪襲人,「暑患」嚴重,打工仔用血淚譜寫了一曲曲悲歌。更不堪的是,天文台量度溫度不得其法,以致各區氣溫往往「報細數」,市民在烈日下活動,特別是戶外工作,隨時因防暑準備不足而中招。
本報記者到各區量度溫度後發現,大部分地區實際溫度遠高於天文台公布的數字。其中以荃灣的差距最大,記者在鬧市量度的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五度,比天文台公布的二十九度足足高出六度,青衣及九龍城區的實際溫度,亦分別較天文台公布的數字高逾四度。
天文台的測溫結果與實際水平出現如此巨大落差,其實並不令人驚訝。記者根據天文台提供的資料,前往多區自助氣象站視察,發現這些氣象站不是位處隱蔽幽深、林蔭環繞之地,就是離地面逾百米的山腰。正如有環保組織指出,天文台量度的溫度屬自然溫度,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反觀市區高廈林立,汽車排出的廢氣等因素令溫度上升,按照天文台現時量度溫度的方法,錄得的氣溫隨時較市區實際氣溫低三、四度,根本不能反映實況。
對此,天文台辯稱,自助氣象站的選址是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建議,包括靠近海平面、設於草地及空曠的地方,以及不受熱源影響等。然而就記者巡查所見,個別氣象站設於公屋天台,別說附近沒有草地,更超出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高度,可見天文台的解釋完全站不住腳。更何況,香港夏天潮濕悶熱,加上高樓林立,人多車多,根本不能與外國相提並論,天文台照抄照搬國際組織指引,完全脫離現實。難怪環保組織批評天文台各區氣象站選址沒有以人為本,對市民參考價值不高。
天文台墨守成規,官僚僵化,早已為人詬病。○六年八月颱風派比安襲港,儘管風力強勁,但天文台卻以熱帶氣旋訊號只以維港內風力計算為由,拒絕懸掛八號風球,結果導致香港大亂,機場幾乎陷於癱瘓,至少六百班航班要取消,為本港造成極大經濟損失。
事實上,天文台發布不符事實的氣溫數字,誤導市民事小,威脅戶外工作的打工仔安全事大。建築業工會日前調查發現,兩成七工人曾出現中暑徵狀,未有中暑但感不適者亦高達兩成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文台低估氣溫,等於為工人設下安全陷阱。
有人建議天文台吸取奧運馬術賽時的經驗,參考氣溫、相對濕度及風速等數據,向市民提供暑熱指數,並附帶一套保健建議,提醒市民高溫下要注意的事項。準確預報天氣,無疑是天文台分內之責,但要切實保障工人權益,歸根究柢還是要從法例上着手。現時本港勞工法例對戶外工作員工的保障嚴重不足,《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只要求僱主為員工提供足夠飲用水,明顯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就算在內地,《勞動法》亦規定了工人在高溫天氣工作的安全指引,包括調整工作時間安排等,部分城市更規定僱主在七月至九月向戶外工人發放高溫津貼。
反觀香港,不僅沒有相關法例保障戶外工作員工的安全,當局反而準備推出停車熄匙這種擾民措施,威脅職業司機的健康及安全,本末倒置,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