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惜無書香 開卷未必有益

在今年第一個三號風球之下,昨日開幕的書展依然人流滾滾,熱鬧哄哄。去年一鳴驚人的o靚模,今年依然大出風頭,成為粉絲追逐的目標。書展缺少書香氣,卻多了脂粉味和銅臭味,與其說這是讀書人與書的約會,不如說是青春少女與狂熱粉絲的大型派對。

事實上,本港讀書風氣一向並不濃厚,書展能夠由以前的小賣場發展為每年夏天的最大市集,堪稱一項奇迹。書展無疑是香港一年一度的盛事,逛書展也成為市民的愛好,即使不買書,許多人也喜歡去感受一下現場的熱度與氛圍。被視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因為書展辦得有聲有色而增光不少。

然而,在去年書展上o靚模現象橫空出世,為書展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在提高人氣及營業額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爭議。不少人對o靚模現象不以為然,質疑寫真集是否著作,o靚模是否作家。也有人批評部分寫真集意識不良,影響社會風氣,對青少年會有誤導作用。在今次書展前,有關方面罕有地採取「封殺」行動,禁止o靚模舉行簽名儀式,應該是回應部分民意的憂慮。但也有不少人反對「淨化」書展,認為書展應海納百川,不必將o靚模現象視為洪水猛獸。圍繞o靚模出書而產生的社會爭議,令今屆書展更加引人注目。

書展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社會的開放程度及潮流的變遷,過去的道德禁忌,現在可能已變得平常。娛樂化無處不在,在書展上譁眾取寵同樣見怪不怪,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不管是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正統書還是寫真集,賣得出的就是好書,所以爭議愈大,o靚模人氣愈高,有關出版機構賺得愈多。在各方推波助瀾之下,o靚模風暴在今次書展上愈刮愈猛,這是許多人始料不及的。

思想開放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就算寫真集是書,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即使明星也可以寫作,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作家。雖然書展還可以叫做書展,但與印象中的書展已不可同日而語;爭購書籍、大包小包往家扛的,也是另一類的「讀書人」。反而真正喜歡閱讀的人,可能認為書展已變質變味,不再適合自己,對是否再逛書展產生猶豫。久而久之,書展就會變成純粹的商品展、明星展、o靚模展。

此書不同彼書,此書展不同彼書展,香港書展近年風雲變色,反映社會風氣正走向低俗化。事實上,儘管書展一年比一年紅火,可惜對提高本地讀書風氣幫助有限。日前一項關於港人讀書習慣的調查顯示,三成六受訪者認為書展不能推動香港的閱讀風氣,而在過去一年中,每十個港人便有三個未曾看過書。在擁有大專學歷或以上學歷的受訪者中,也有近兩成在過去一年內沒有看過書。

這一切足以證明,香港仍然是一個商業城市,仍然是一個文化沙漠。既然香港缺少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圍,那麼,耗資巨大的西九文化區究竟所為何事,就不能不引起人們質疑,日後的西九,即使有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有設施先進的文娛場館,但是否會淪為中看不中用的大白象工程呢?正如不識字的人在家中做一個漂亮的書櫃,擺滿各式各樣的書籍,那不叫有文化,而叫做附庸風雅。

沙漠之上,建立不起穩固的城堡;一個讀書風氣長期低迷、年輕一代沉迷明星寫真集的地方,始終欠缺一股國際大都會所應有的文化氣息。港府聲稱要將香港打造成如紐約、倫敦一樣的城市,到頭來只會是一枕黃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