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加價無王管 政府淪為無牙虎

經濟復甦未見,加價陸續有來。西區海底隧道宣布明天起加價百分之四點五至十二點五,私家車、的士、小巴及貨車一律大幅加價五元。與此同時,九巴和龍運巴士亦分別向運輸署申請加價百分之八點六及七點四,每程平均加價五毫二至八毫半。公共事業掀起加風,升斗市民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多項公共事業已先後調高收費,電費、天星小輪、專線小巴、公屋租金等無一不加,市民早已喘不過氣,如今連九巴和西隧也向市民開刀,叫人情何以堪?特別是九巴加價對普羅市民影響最大,正如民間監察組織指出,九巴○八年才調整過票價,這兩年來市民的工資無顯著提升,九巴再次加價勢必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至於兩年前也剛加過價的西隧,今次大幅提高收費,亦勢必引來骨牌效應。運輸業界人士估計,西隧加價後小巴每更的經營成本將增加五十至六十元,遲早會轉嫁乘客身上。更有甚者,西隧加價將令目前三條過海隧道車流量失衡問題進一步惡化。隧道公司解釋,今次加價是因為該公司的實際淨收入低於條例訂明的估計水平。其實,撇開當年政府與西隧公司簽訂這項「不平等條約」,變相讓西隧有權隨意加價不說,西隧企圖藉提高收費增加收入及車流量,恐怕亦是打錯了算盤。

眾所周知,現時三條過海隧道中,私營的東隧和西隧收費高於紅隧,以致紅隧日日塞車,其他兩條隧道則是門庭冷落,特別是西隧,幾乎日日拍烏蠅,不難預料,西隧再度加價後,只會造成進一步趕客的效果。以現時私家車收費為例,紅隧收二十元,西隧由四十五元增加至五十元,兩者相差一倍半,駕駛人士會如何選擇,不問可知。正如有車主反映,未加價前偶爾行西隧,今後將改用紅隧。由此可見,西隧加價已形成「加價、車流減少、再加價、車流再減少」的惡性循環。

一如既往,港府對西隧加價束手無策,運輸及房屋局聲稱一直要求隧道公司制訂收費時,充分考慮公眾的承擔能力和接受程度。這番話說了等於沒說,兩年前西隧加價,當局何嘗沒有勸喻隧道公司顧及民意?如果隧道公司從善如流,就不會在短短兩年內兩次調高收費,可見要求隧道公司顧及民意,只是虛應民意的官腔而已。

要改善過海隧道車流不均問題,港府並非無計可施,關鍵在於當局有沒有決心而已。不少意見認為,港府可以贖買方式提前結束東、西隧的專營權,透過統一制訂三條隧道的收費標準,調節車流;也可以延長專營權的方式,換取隧道公司調低收費,甚至有人認為,港府可增建過海隧道,或將政府擁有的隧道免費開放,迫使私隧減價。事實上,從私營企業手上購回隧道經營權,內地有不少成功例子可供參考。南京長江隧道建成後,曾出現收費爭議,市政府最終動用五十億元購回隧道經營權,輕易解決了一個難題。

只可惜,港府對有關建議一直置若罔聞,拖得就拖。儘管運輸及房屋局年前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如何改善過海隧道車流分布,包括研究購回東、西兩隧等方案,惟至今仍只聞樓梯響。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未有把握○八年金融海嘯時回購兩隧股份,錯失了最佳時機。

私隧收費不斷上調,港府坐視不理,不但加重市民負擔,亦進一步造成車流失衡、交通混亂,因此導致的社會成本及經濟損失無法估量,無論是回購隧道,還是延長專營權,港府應該有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