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應針對病情 擇良辰服藥

中國傳統思想講究結合天時、地利及人和,至今仍保留的習俗中,不乏順應天時的例子,如出嫁要擇良辰吉日。其實服用中藥亦同樣講求恰當的時機。西藥有嚴格的服用時間,中藥亦然。兩者背後的道理同出一轍,都是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和避免不良副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人應順應人體有節律的生理變化,去選擇恰當的時間服藥。藥物和人體生理變化的相互配合下,自能藥到病除。人體有甚麼有節律的生理變化呢?如到了晚上,人體的陽氣內斂。此時當用養陰或沉降類中藥。但若然在這個時候服用補陽或發散類中藥,便會打亂人體的生理規律,從而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博大精深,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病情(如病位)和藥性,判斷恰當的服藥時間,實難盡錄於此。但當中有些擇時服藥的常見原則,亦可作參考之用。如根據病位,若病在胸膈以上(如頭痛)宜飯後服藥;病在胸膈以下(如腸胃病),則宜飯前服藥。如根據藥性,瀉下藥、驅蟲藥應空腹服用;補養藥、健脾藥則應飯前服用。

中西藥要隔一兩句鐘服用

另外,若同時服用中藥和西藥,最好相隔一至兩小時,避免西藥與中藥裏的鞣質發生化學反應,減低藥效,甚或產生有害物質。除了醫囑明確的服用時間,如無特別囑咐,中藥一般在飯後兩小時服用。服藥的「吉時」因病情和藥性而異,上述內容只是一般原則,服藥前應請示註冊中醫師合適的服藥時間,方為上策。

中文大學醫學院中醫推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