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追不上通脹 開倉可紓緩民困

有人說,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贏通脹。可惜,今時今日,恐怕連劉翔亦不是通脹的對手。內地十一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百分之五點一,高於市場預期,創下二十八個月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七,居住類價格上升百分之五點八,被視為推動內地通脹加劇的兩大主要因素。

本港生活用品主要來自內地,內地物價上漲,本港水漲船高,譬如沙糖來貨價半年內漲四成,雞蛋兩個月內貴兩成半,罐頭漲價一成以上,海產及生粉來貨價漲幅更以倍數計。因此,雖然今年餐飲業營業額有近一成的增長,實際狀況卻未必如數字顯示的那般風光,業界揚言,必須加價以抵銷成本上漲,而且加一次還不夠,預期食肆明年第一季會加價百分之五至十,全年將加價百分之十五。

屋漏偏逢連夜雨。餐飲業不僅面對租金上調及原材料漲價兩面夾擊,最低工資明年實施,更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餐飲業是基層職位集中行業,估計有三分之一從業人員的收入在最低工資之下,一旦落實最低工資,經營成本勢必大增,這也是當初餐飲業對最低工資最為抗拒的原因。有業內人士悲觀地認為,明年農曆新年後及五月份實施最低工資時,餐飲業或有兩次小型倒閉潮,甚至會引發工潮。

事實上,就算不出街消費,自家做飯也省不了多少,有人算過,三菜一湯的家常便飯,年尾比年初的成本已明顯上漲。早前有人到超市格價,半年前用一百元購買的貨品,現在上漲到一百一十六元,意味本港食品價格實際漲幅達一成以上。由於基層市民的收入增長遠遠追不上通脹的速度,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其實正在下降。即使是有一些儲蓄的中產階層,也因為銀行利息近乎零,只好看着資產不斷貶值。

當然,對不同社會階層來說,通脹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達官貴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根本不怕通脹,所以,當基層市民叫苦連天之際,港府高官還一味強調通脹「溫和」,簡直雞同鴨講。這足以證明,高官並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是繼續高高在上。

這就難怪,港府對通脹一直掉以輕心,至今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昨日表示,一旦通脹超過內地可承受的範圍,相信相關部門會採取措施,加強收緊銀行信貸,相信對於紓緩香港的通脹亦有幫助。一語道破天機,原來港府甚麼都不想做,或者甚麼都做不到,於是只好等待內地出手,坐享其成,這正正反映港府懶人管治思維。

不錯,通脹猛虎來勢洶洶,中央政府肯定會出手。近月來,內地頻頻推出限價令,央行更是年內第六次提高銀行準備金率,可惜,儘管措施接二連三,卻未能收效。顯然,中央政府對控制通脹亦力不從心,港府將希望全寄託於內地,只能是一廂情願。

香港是細小經濟體,加上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控制通脹,這是事實,但這絕不能成為無所作為的理由。港府甚麼都缺,就是不缺錢,只要將本年度盈餘撥出一部分,便能紓緩基層的苦楚。雖然「派糖」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除此之外,港府還有甚麼妙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