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教育亂象層出不窮,早前審計報告又踢爆直資學校行政混亂及財務混帳問題,包括亂收學費、違規買樓炒股、收受供應商捐獻、獎助學金備而不用等等,簡直是一片烏煙瘴氣,涉及的學校中,更不乏令家長及學生趨之若鶩的百年名校。「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兩成三受訪者批評直資學校無王管;三成三不滿當局監管不力令公帑被亂花;三成八認為,事件反映當局失職,對學校不聞不問。
子不教,父之過,直資學校有如慣壞了的孩子,無法無天,不服管教,根源在於教育局過分溺愛,一味縱容。然而,教育局不是坦承錯誤,接受批評,而是文過飾非,不是將問題歸咎於歷史,就是推給校方。有官員聲稱,早已發現直資學校的一些問題,並作過勸喻,無奈教育局「無牙力」,無力糾正直資學校的違規問題。言下之意,教育局並非後知後覺,而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問題在於學校不聽話。
是耶?非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直資學校的問題由來已久,歷屆教育局主管官員都難逃干係,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決不能成為現任教育局官員推卸責任的藉口。事實上,教育局手握生殺予奪之大權,並不是無牙力,而是未出力,得過且過混日子。就以年前發生的臻美學校帳目混亂事件為例,校方亦一度抗拒調查整頓,惟在民意壓力下,教育局多管齊下,校方終於投降。說到底,這不是夠不夠牙力的問題,而是當局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的慣性思維,姑息養奸,今次若不是審計署主動出手,直資學校問題將會一直被掩蓋下去。
正如有學者批評,當局根本沒有吸取臻美事件的教訓,「反映政府唔出事、唔死人冧樓就唔做嘢嘅管治態度」。上述民調亦顯示,兩成五受訪者批評當局有法不依,應管不管;四成五認為對直資學校的監管形同虛設;兩成一指當局怕事,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
當局縱容直資學校,將其培養成「獨立王國」,還有新的證據。為因應適齡學童減少的問題,殺校風由小學蔓延至中學,惟因遭到抵制,當局便不分青紅皂白推動津貼中學一刀切縮班,並要求官中帶頭,但奇怪的是,同樣接受津貼的直資學校卻獲得優待,毋須縮班,這分明是厚此薄彼,製造不公平。教育界及家長對此極為反感,連不少退休高官都忍不住出聲,抨擊當局要求官立中學縮班,是剝奪清貧孩子獲得優質教育的機會。
不錯,教育政策混亂的最大受害者是家長及學生,清貧學生更是首當其衝。推行直資學校的初衷,是給予校方一定的自由,促進教育多元化。可惜,由於當局監管失職,不少直資學校放棄「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唯利是圖,濫用有關「自由」不斷提高學費,令直資學校走向貴族化,清貧孩子只能望門興嘆。在這種情況下,官校又被強行縮班,這等於堵塞了清貧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最後路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階梯,在一個教育制度公平的社會中,窮人的孩子可以通過勤奮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增加社會活力、避免跨代貧窮的不二法門。然而在本港,窮人向上的階梯接二連三被拆毀,結果是貧富懸殊日益擴大,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
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香港的明天,恐怕最終會毀在鼠目寸光的庸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