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不切實 耳提面命也枉然

在日本橫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曾蔭權,獲國家領導人耳提面命,認為香港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但仍然會面對各種困難,希望港府繼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曾蔭權沾沾自喜地認為,國家領導人這番話是對特區政府工作的肯定,也給予鼓勵。

響鼓不用重錘敲,國家領導人講話向來隱晦,綿裏藏針,這番話關鍵在於「切實有效改善民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字裏行間,透露出中央政府認為港府改善民生的措施不切實際,沒有效果,這才造成官民對立、勞資對峙的不良社會氛圍。顯而易見,這不是肯定,而是批評;不是鼓勵,而是鞭策。

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情況洞若觀火,所以能一針見血,擊中港府施政無能以致民怨沸騰的要害。事實上,雖然港府一早揚言將集中精力改善民生,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房屋、扶貧、安老等政策亦重點落墨,並推出一系列措施,可惜,有關措施空有姿勢無實際。以房屋政策為例,當局隆重其事地推出置安心計劃,但總共才五千個單位,而合資格家庭就有近十八萬戶,根本不成比例。而且,四年後才能推出首批一千個單位,九年後才有望置業,難怪輿論批評遠水難救近火,市民無法安心,只能灰心、死心。

屈指數來,港府已接連推出五波遏制樓市措施,不僅無效,更是適得其反,每推出一次措施,樓市就升一次。港府高官近日又故作神秘地聲稱,不排除隨時再推出打擊炒樓措施。然而,港府誠信蕩然,就好比那個「狼來了」的少年,無論再講甚麼都不會有人相信了。

在改善民生方面,施政報告承諾將低收入在職人士的交通津貼擴大到全港,每人每月六百元。話音剛落,港府就變卦翻臉了,當局近日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文件,要求低收入人士以家庭為單位申請交通津貼,實質是推行家庭資產審查,使受惠人數大大減少。還有,所謂放寬生果金離港限制,實際上受惠者僅二千人,聚焦安老政策再一次淪為口惠實不至。

在千呼萬喚之下,港府日前推出第一個最低工資水平,但能否真正保障基層打工仔,也備受質疑。大家樂集團一度以配合最低工資立法為由,扣除員工飯鐘錢,雖然最終抵不住輿論壓力而不得不作罷,但已足以反映無良僱主刻薄員工,手法五花八門,無所不用其極。更不堪的是,有食環署外判清潔商被揭發制訂二十二條嚴刑峻法,違者罰款,打工仔動輒得咎,七折八扣之下,不僅白做,甚至有可能倒貼。

試想想,商界唯利是圖,將社會責任、良心拋在一邊,千方百計鑽空子剝削員工,怎麼能不激起仇富仇商情緒呢?港府這邊廂帶頭刻薄打工仔,甚至為了區區六百元交通津貼、一千元生果金而「算死草」,那邊廂卻說要推動「關愛基金」,其誠意又有多少人會相信呢?

改善民生不切實,遏抑樓價反添亂,這就是國家領導人對港府施政的評價,而各種深層次矛盾不斷惡化,更令中央政府放心不下。如果港府繼續文過飾非,如果高官仍然做不好呢份工,等到國家領導人訓斥港府「查找不足」,那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