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寶刀未老,今年三十七歲的本港單車老將黃金寶在廣州亞運會個人公路賽成功衞冕,為香港奪得第八塊金牌。黃金寶在競技場上的精彩表現,完美演繹了逆境自強、永不放棄的香港精神,目睹此幕的觀眾無不歡呼:黃金寶好嘢!香港運動員好嘢!
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每一塊獎牌都來之不易,風光的背後,是長期艱苦的訓練,是汗水和淚水的默默付出。在此之前,女子單車場地記分賽中途發生車手連環相撞事故,本港選手黃蘊瑤倒地並被其他車手高速輾過,造成肋骨骨折並出現爆肺症狀,但她強忍傷痛,頑強地爬起來堅持奮戰到底,最終奪得一枚銀牌。當她含淚走上頒獎台的一剎那,觀眾無不動容,她賽後感慨地說:很多事都要堅持、付出才有收穫,不要氣餒,不要輕易言敗。
無論是黃金寶還是黃蘊瑤,本港運動員的頑強拚搏,充分展現了香港精神。所謂香港精神,就是逆境自強,永不放棄;就是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正是憑着這股精神,香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迹,亦正是憑着這股精神,本港運動員在各項賽事中勇創佳績,譜寫香港傳奇。
本港運動員在今屆亞運會已奪得三十多塊獎牌,位居獎牌榜第五位,成績驕人。雖然無法與金牌及獎牌數量獨佔鰲頭的中國國家隊相提並論,但香港運動員的表現毫不遜色。眾所周知,內地以「舉國體制」來推動精英體育運動,為奪取獎牌,不計成本,有人算過,內地每獲得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高達七億元人民幣。反觀香港運動員得到港府的資助,實在是微不足道,以投入與產出比較,本港運動員獲得獎牌的含金量更高,更難能可貴。
最受人詬病的是本港體育設施嚴重不足,大大限制了運動員發揮。以今屆亞運會奪得多枚金牌、堪稱本港強項的單車項目來說,現時本港既沒有合格的鑊形單車場,亦欠缺專用的山地單車賽道,運動員只能長期留在內地訓練。在政府支援不足、軟硬件配套缺乏的情況下,本港運動員基本上是憑藉個人努力勇奪獎牌。
毫無疑問,要提高本港運動員的成績,要培養全民體育的良好風氣,當務之急是增加對運動員的資助,擴建體育設施。惟令人遺憾的是,港府不是從基本做起,而是捨本逐末,好大喜功,提出花費巨資申辦亞運會,儘管遭到主流民意反對,港府仍不死心,高官以替運動員打氣為由到廣州博取曝光率,並藉健兒的佳績為自己臉上貼金,甚至混淆視聽,企圖將市民對運動員的支持,扭曲為支持申辦亞運會。更有甚者,在上海世博會大出風頭的動畫版《清明上河圖》移師香港展出後,當局亦偽造民意,將市民對國寶藝術的喜愛扭曲為支持申亞,簡直不知所謂。
事實早就證明,舉辦大型運動會與推動體育發展並無必然關係,泰國、卡塔爾、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都曾舉辦過亞運會,其體育成績不見得有所提高。從世界範圍來看,曾為奧運會東道主的加拿大、希臘、西班牙等國,也談不上是體育大國。由此可見,香港是否申辦亞運會,與提高本地體育成績並不是一回事,正如《清明上河圖》受歡迎,並不意味申亞亦受歡迎一樣。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港府為了申亞而混淆視聽,並為自己臉上貼金,只會適得其反,引起更多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