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石油氣的士死火,又是在中石化油氣站加氣後出事。過去半個月,有的士團體累積接獲逾千宗死火求助個案,個別的士一日內死火更達二十次,有如年初的士及小巴集體死火事件的翻版,隨時引發交通事故,對司機、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涉事的中石化公司承認接獲個別車輛死火報告,但指初步調查顯示公司「貨源質量及運作均未見異常」。機電工程署回應稱,正與業界聯絡,了解並跟進有關事態的進展。機電署還特別提到,自年初至今已公布九十三個石油氣樣本化驗結果,全部顯示對車輛性能沒有影響。
類似的說法,人們已不知聽過多少次,去年底至今年初,本港發生數千架石油氣的士及小巴在中石化油站加氣後突然死火事件,中石化同樣否認產品質量有問題,機電署事後成立專責小組調查,惟始終未能查出原因,僅得出「多於一個原因造成」的結論。一宗轟動全城的大案,竟然不了了之。數月前,當局又公布「石油氣車輛測試報告」,指現時氣站內供應的石油氣都符合規格,認為只要業界定期保養,車輛應可正常運作。言下之意,車輛死火不是油公司的問題,也不是當局監管有疏忽,而是車主未有定期保養車輛所致,這就將事故責任全部推到車主身上。
言猶在耳,的士死火事件重演,而且大部分個案是在中石化油氣站入氣後發生,顯示事態決非尋常。業內對此說法紛紜,有說是天氣變化所致,有說是石油氣質量問題,還有人懷疑新型石油氣不適合本港的士使用。據指出,現時本港行駛的舊款石油氣的士,應採用較高含硫量的石油氣,但油公司引入較低硫量的石油氣,沉積的硫磺粉末較輕、較細,易令過濾器出現阻塞,最終導致的士死火。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大批石油氣的士同時間死火,到底是石油氣本身的質量問題,還是車輛保養不足,抑或其他因素造成,有待進一步的科學鑑證。問題是,涉事石油氣公司一再為產品質量打包票,而機電署又慣於將責任推卸到車主身上,今次當局調查會不會蜻蜓點水,虛應故事?會不會出於政治考慮而掩蓋真相,甚至顛倒黑白?人們不能不擔心,車輛集體死火將淪為不解之謎。
其實,車輛集體死火並非香港獨有現象,在內地,山東、河南等地亦發生類似事件,油公司同樣撇清責任,一度觸發車主圍堵油氣站聲討。據內地官方傳媒報道,當局經調查發現,涉事燃油中錳含量嚴重超標近百倍。錳是一種添加劑,具有清洗作用,但含量過高會腐蝕引擎內的活塞環等部件。也有技術專家指出,如果油氣中雜質過多,燃燒過程中形成異常多的積炭,會造成氣門堵塞等問題。
同樣是車輛死火問題,為甚麼內地當局能查出原因,而港府查來查去卻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呢?為甚麼車輛一出事,當局就以了解事件進展等藉口敷衍塞責,甚至將責任推到車主身上呢?這只能證明,不僅車輛有死火問題,官僚監管失職、推卸責任,同樣會造成施政死火問題。
機電署「死火」已不是第一次,近年來,升降機斷纜、「跳樓」事故頻生,白車死火誤事不斷,都是當局監管不力的後果。也許,車輛死火問題終有解決的一日,但死火的官僚卻是無藥可醫,他們繼續尸位素餐,正是港府施政亂象層出不窮、導致民怨沸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