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木頻枯死 樹猶如此人何堪

癌症不僅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對樹木亦如此。名店林立、遊人如鯽的尖沙咀栢麗大道旁,一棵列入古樹名冊的百年細葉榕近期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樹葉幾乎盡脫,樹枝枯萎,專家診斷該樹已奄奄一息,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毗鄰的三棵百年古樹亦受到真菌感染。

由於本港一再發生塌樹殺人事故,尤其是栢麗大道乃遊客勝地,病樹隨時危及途人安全,引起廣泛關注,居民敦促當局仔細檢查病樹,盡快採取措施。然而,康文署卻漫不經心,強調該樹沒有即時倒塌的危險。康文署發言人聲稱,上月初發現該樹樹葉不尋常脫落,其後發現該樹遭毒蛾侵襲,已使用殺蟲藥控制,明天會派人到現場考察,如有需要,會修剪樹冠,鞏固樹身。

康文署大派定心丸,不但無法令市民放心,反而引起更多的質疑。正如樹木專家指出,蟲害雖然會引致樹葉大量脫落,但未至於枯死,事實是,由於栢麗大道兩旁的古樹長期被困於狹窄的花槽內,生長環境惡劣,加上康文署澆水不足,樹木抵抗疾病能力變弱,容易被真菌入侵。區議員亦表示,一直希望當局盡快為這批古樹「鬆綁」,擴闊花槽,無奈康文署拖拖拉拉,至今未有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

顯而易見,這棵百年古樹並非自然生病或年老生病,而是不堪康文署長期虐待。主要致病原因亦不是康文署所說的「蟲害」,而是真菌感染,患的是被喻為「樹癌」的褐根病。康文署既不能護樹,又不能準確斷症,難怪塌樹殺人、傷人事故不絕如縷。

事實上,「沒有即時危險」這句話,當局不知講過多少次。○八年赤柱大樹倒塌,壓死一名風華正茂的女大學生,康文署之前亦曾多次檢查該樹,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狀況「可以接受」,沒有即時倒塌的危險。今年六月,沙田圓洲角再發生塌樹殺人事件,事前當局亦曾檢查過,更認為該樹「健康良好」。然而,被認定健康良好的大樹一棵又一棵倒下來,一再釀成車毀人亡的悲劇,康文署的誠信早已破產。

赤柱塌樹殺人事故發生後,港府曾煞有介事成立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率領的專責小組檢討樹木政策,及後更成立樹木辦,統籌多個有份管理樹木的政府部門。樹木辦早前聲稱,已在三個月內完成全港位於人流及車流較多地區的樹木風險評估,並對二千多棵問題樹木進行了詳細檢查及補救措施,目前市面上已無危險樹木。言猶在耳,栢麗大道再有古樹垂死,危及居民及遊客的生命安全。

不說不知道,本港古樹名冊內的古樹數目,近年已由五百二十六棵降低至五百零五棵,即二十一棵古樹已經莫名其妙地死亡,至於是怎麼死的,由於當局一直秘而不宣,市民根本無從得知。古樹名冊淪為死亡名冊,樹木辦變身殺樹辦,正是對當局護樹不力的極大諷刺。

樹木辦自誕生之日起,輿論就強烈質疑港府此舉是疊床架屋,浪費公帑。事實證明,市民的質疑並不是多餘的,樹木辦保護不了樹木,古樹名冊也保護不了樹木,既然如此,樹木辦還有甚麼存在的價值呢?

眾所周知,榕樹根系發達,生命力極強,動輒可以生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獨木成林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在香港,號稱「不死」的古榕樹飽受折磨,頻頻夭折,不禁讓人想起古人的名言:樹猶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