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重信守諾是普通人的做人準則,君無戲言更是為政者的美德。戰國時期,齊宣王有次出外打獵遇襲,得到文武雙全的奇女子鍾無艷相助,心存感激的齊宣王答應娶她為妻。後來齊宣王嫌棄鍾無艷貌醜,心生悔意,轉而迎娶美女夏迎春為后,衍生一場後宮內鬥。「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這句話,就是用來諷刺執政者輕諾寡信的。
現實之中,類似齊宣王那樣食言而肥的執政者大有人在。在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港府宣布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將交津範圍由原先的四個偏遠地區擴大到全港,合資格者每月可領取六百元交通費。令人驚詫的是,擴大交津言猶在耳,墨迹未乾,港府就打算反悔了。
雖然交津計劃的具體細節尚未出籠,但在當局近日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中已現端倪,文件指該計劃是資助「低收入家庭在職人士」,而不是港府先前所指的「全港低收入在職人士」。別小看只是幾個字之差,意思卻是大相徑庭,因為現時交通津貼是以個人身份申請,今後若變成以家庭為單位申請,其實就是變相實施家庭資產審查,凡家庭入息超過上限的低收入在職人士,將被剔出交津計劃之外。
據了解,當局制訂交津計劃時將參考綜援金的做法,對申請者的資產總量、月薪水平及工作時數作出規限。換言之,交通津貼將變成另類綜援,而完全失去減輕在職人士交通費壓力、鼓勵就業的政策原意。如此一來,合資格申請人數將大大減少,港府的相關支出亦相應降低。
說來說去,無非是港府發現原有計劃惠及的人數較多,於是大感心痛「諗縮數」,想方設法減少政府支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本來有資格申請交津的低收入在職人士,將失去申領資格,變成空歡喜一場。港府此舉,其實與大家樂集團以加薪為由剋扣員工飯鐘錢的做法有驚人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大家樂員工的收入是「因加得減」,而在新交津計劃之下,合資格申領人士的數量是「因擴得縮」。
正如立法會議員批評,以家庭為單位申領交通津貼是完全多餘的,不僅違背初衷,也令計劃變得複雜,只會引發爭拗及拖遲實施時間。事實上,施政報告雖然推出置安心計劃、關愛基金以及落實最低工資等一系列民生政策,可惜,這些政策不是遠水難救近火,就是因為光有姿勢而無實際,引來劣評如潮。現在,連擴大交津這個唯一的「德政」也變質變味,淪為擾民、欺民措施,真叫人情何以堪!
以偷換概念、移花接木的手法來剝奪市民應該享有的權利,港府可謂駕輕就熟。前年施政報告,港府將作為敬老象徵、本來人人有份的「生果金」,改為每月一千元的「長者生活津貼」,要求申請者接受資產審查,實質是將生果金變成另類綜援。有關計劃因遭輿論狂轟而收回,但港府好了傷疤忘了痛,今次施政報告宣稱放寬生果金離港限制,惟受惠長者僅增加二千人,不及長期居留內地長者總數的二十分之一,因而再一次被輿論狠批是「涼薄」。想不到,生果金事件未了,港府又對交津計劃上下其手,企圖偷天換日。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故事中,齊宣王最終接受批評,兌現諾言與鍾無艷成親。而在現實中,港府始終視民意如浮雲,依然不吸取教訓,依然沒有改變孤寒刻薄的守財奴本性,一而再、再而三地背信棄諾,發展到連白紙黑字的施政報告也翻臉不認帳,可謂誠信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