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長路漫漫 退市言之過早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這句勵志名言被港府官員濫用,已淪為套話、官話、空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重彈老調,表示全球經濟復甦之路並不平坦,歐美的經濟數據均顯示未有穩定的復甦軌道,所以港府仍將採取穩定經濟的態度。但他又說,雖然短期內有不明朗因素,但長遠經濟仍有增長動力,因此對前景審慎樂觀,預期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百分之四點五。

陳家強的談話屬於老生常談,了無新意,只是重複上周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內容。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故弄玄虛,指今年經濟增長未必一帆風順,過程仍然挑戰重重,預算案要達致的目標之一就是「穩固復甦」。可惜曾俊華再次唱空城計,找遍整份預算案,都找不到任何「穩固復甦」的措施。相反,他認為各國政府在為退市作準備,香港亦應該有所準備,在適當的時機調整有關措施。一邊說挑戰重重,一邊說準備退市,根本是邏輯混亂,自相矛盾。

事實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是有目共睹的,這從「大笨象」滙豐控股的業績表現可見一斑。公布業績前,市場普遍預期滙控去年的盈利有大幅增長,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滙控去年全年盈利僅五十八億美元,較前年微增百分之一點八,其中在香港盈利五十億美元,歐洲盈利四十億美元,北美洲虧損逾七十七億美元,中東雖然有四億美元盈利,但撥備卻逾十億美元。難怪業績一出,滙控股價應聲急挫。

一向以來,滙控的業務大致由北美、歐洲及新興市場均衡承擔,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從去年的業績觀之,除了香港市場表現稍為穩定外,歐洲及美國市場的表現差勁。滙控由三足鼎立變成金雞獨立,這其實是反映環球經濟還未從金融海嘯的陰霾中走出來,實體經濟反彈的力度不足,而金融市場依然餘震未了,表現在歐洲仍受債務危機困擾,近期歐元明顯弱勢,英鎊更受到國際炒家的狙擊,前景不妙。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商業銀行倒閉個案陸續有來,經濟欲振乏力,現在談全球經濟復甦、談何時退市,恐怕言之尚早。

香港是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不可能在全球市場低迷中獨善其身,尤其是港元同美元掛鈎,用以刺激經濟的板斧本來就不多,如果港府誤把「馮京」作「馬凉」,將國際熱錢流入造成的短期金融市場虛火視為復甦,沾沾自喜,失之大意,一旦外圍市場出現反覆,香港隨時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復甦總是一條漫漫長路。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的負面影響延續了多年時間,直到二○○三年下半年內地推出「個人遊」等措施後,香港經濟才見起色。全球金融海嘯比亞洲金融風暴嚴重得多,沉疴難愈,需要長時間固本培元,指望其盡快復甦是不現實的。恰如本港的天氣,春寒料峭,一時氣溫高達二十多度,一時急降至七八度,若不備好寒衣,隨時會感冒發燒。

沒有人不盼望早日脫離金融海嘯的苦海,沒有人不希望經濟盡快復甦,但良好的意願不能改變冰冷的現實。亞洲金融風暴時,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曾樂觀預言香港經濟在當年聖誕節前復甦,結果淪為笑柄。陳家強也曾表示亞洲金融風暴不會重演,話音剛落,金融海嘯的浪頭便從美國撲來,港府手忙腳亂釘木板、貼膠紙抗風,狼狽不堪。

弗備難,難必至。港府是否吸取了教訓?有沒有長期作戰的準備?港府急於部署退市,顯然是傷疤未好已忘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