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較,就沒有進步。曾俊華在這份毫無驚喜可言的預算案中,推出免全年差餉,以及退還百分之七十五薪俸稅但上限只是六千元的稅務寬減措施,中產人士雖然可以受惠,但不過是聊勝於無罷了,不要說驚喜,就連一點特別的感覺也沒有。何況與去年因應金融海嘯而提出的「加碼預算案」相比,寬減薪俸稅由百分之百縮減至七成五,上限由八千元降至六千元,顯然是一種倒退。事實上,如果沒有政治上的考慮,今次預算案恐怕連寬減薪俸稅和減免差餉的小恩小惠都會被取消。
眾所周知,中產階層一直是對社會貢獻最多,但福利卻是最少的一群,大多數中產人士都要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他們自力更生,既要供樓,又要養育小孩、撫養老人,預算案一次性派糖,杯水車薪,根本無助於紓解他們長期面對的困難。最實際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高子女及供養父母免稅額,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中產人士,也才能達到關愛社會、關愛長者的目標,遺憾的是,當局對這些呼聲竟置若罔聞。
為了緩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的矛盾,港府近年一直鼓勵市民生育,曾蔭權還隆而重之地呼籲每對夫婦生三個。可惜,當局只是坐而論道,空口講白話,除了年前象徵性提高子女免稅額之外,至今未見推出其他鼓勵生育的措施。許多國家和地區同樣面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但他們都會通過稅務優惠,或提供託兒服務等措施,吸引中產夫婦「造人」,唯獨香港政府甚麼也不做。正如不少中產婦女坦言,如果增加子女免稅額,才會考慮再生育,否則,鼓勵也是白鼓勵。
除了子女免稅額偏低,供養父母免稅額更是數年如一日,絲毫沒有寸進。高官們經常將「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掛在嘴邊,曾俊華在預算案中更是大談關愛社會、關愛長者,宣揚家庭價值,鼓勵為人子女者與長者同住。然而,當局說的是一套,做的卻是另一套,安老政策一向口惠實不至,預算案名為紓困,實際上對長者一毛不拔,既沒有提高供養父母免稅額,連增加安老院舍宿位也是虛晃一槍,似有若無。港府聲稱市民有照顧長者的責任,難道他們就沒有責任嗎?
人們常說,中產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中產階層愈是擴大,社會就愈是穩定繁榮。可惜的是,近年香港的中產階層不是擴大,而是呈現貧窮化、往低流的趨勢,香港漸漸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M型社會」。當局誇誇其談,小恩小惠,使愈來愈多的中產階層由可以自我照顧的一群,逐步淪為自顧不暇的一群,長此以往,香港還有救嗎?還有明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