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急不分亂施政 逆民而行必撞板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當年憑競選金句「這是經濟問題,笨蛋」,打敗了尋求連任的老布殊,一時傳為佳話。如果將這句話改為「這是民生問題,笨蛋」,便可以解釋為甚麼香港政府施政如此不得人心。

本港民生問題千頭萬緒,根源在於港府弱勢,施政無方,進退失據。過去五年,港府推動了一百一十四條法案,僅五成六獲得立法會通過,失敗率高達四成四,當中三成四的議案遭擱置或押後。食物及衞生局與環境局成為「重災區」,光是這兩個政策局,已有近四十條立法建議被「打入冷宮」,如中央屠宰及僱傭條例等關乎民生的法案,曾四度被列入立法議程,惟最後都無疾而終。

港府立法建議之輕率,推動政策之無能,由此可見一斑,所謂「強政勵治」不過是一句空話。「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兩成一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欠缺政治能量推動新政策;兩成七指港府推動政策畏首畏尾;四成五歸咎港府罔顧民生。

民間團體指出,大量涉及民生的立法建議遭擱置或押後或流產,充分反映港府權威不足,面對批評意見時抱有鴕鳥心態,遇上反對聲音就退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打造形象工程例如申辦亞運,港府卻一反常態,無視主流民意反對,一意孤行,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難怪有人揶揄,如果港府拿申亞的勁頭來處理民生問題,相信會受到市民的歡迎。

其實,市民未必反對申辦亞運會,而是反對港府好大喜功,緩急不分。目前社會最關注的議題,莫過於經濟和民生,當局理當集中精力,優先聚焦於房屋、安老、扶貧、就業、教育等事務。更何況,眼下通脹逼人,百物騰貴,大部分基層市民希望港府推出措施,扶貧紓困,但令人失望的是,港府不是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而是拖得就拖,避得就避,致使眾多民生問題積重難返。

就以熱門話題的骨灰龕爭議來說,由於當局長期漠視「生養死葬」的責任,致使公營龕場一位難求,私營龕場亂象叢生,其中不少是非法經營,孝子賢孫為求先人能夠安息,付出高昂代價事小,隨時令先人流離失所事大。不少人生前無立足之地,死後無葬身之所,情何以堪!

再說,港府口口聲聲申辦亞運,惟至今連為何申辦都講不清楚,成本預算更是一筆糊塗帳,數字一變再變,最保守估計亦要五百多億元。港府為申亞不惜一擲萬金,對水浸眼眉的民生議題卻盡顯守財奴本色,斤斤計較,當年欲對長者生果金實施資產審查,已經觸發民怨,港府好了傷疤忘了痛,現在對區區六百元的低薪人士交通津貼,亦要如法炮製。如此緩急不分,本末倒置,怎麼可能得人心。

對於港府在一片反對聲中仍堅持申亞,超過九成受訪市民表達不滿,其中四成六批評政府只顧搞形象工程;三成三指摘港府應做不做;一成五指施政捨難取易。正如有人指出,就算港府欲推動全民體育風氣,亦應從擴充場館設施、培養後備人才等基礎做起,然而,港府平時對體育不關心、不投入,只對搞大型運動會感興趣,好比一名家長不關心子女讀書,卻要辦一個轟轟烈烈、風風光光的畢業禮,這不是死要面子又是甚麼!

總而言之,解決經濟及民生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是民心所向,港府逆民意而行,必然一次又一次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