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動議遭否決 施政無方徒受辱

立法會經過一連三日辯論,昨日一如所料否決施政報告致謝動議。今次是回歸後十四份施政報告第九次不獲致謝,也是曾蔭權上任以來第四份不獲致謝的施政報告。人們可以看到,一年一度的致謝動議辯論,已淪為對港府施政的控訴大會、批判大會。

出現這種局面,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正如港大最新民調顯示,只有約三成受訪市民對施政報告表示滿意,足足比施政報告公布當日的滿意度下跌十個百分點,民心向背,彰彰明甚。施政報告不得人心,立法會拒絕致謝,乃理所當然。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施政報告空洞無物,被批評有頭無尾,不獲立法會致謝,實在是港府咎由自取,與人無尤。事實上,儘管港府事先張揚在施政報告中主打房屋、扶貧及安老三大民生議題,但到頭來卻是雷大雨小,姿勢大於實際。以房屋問題為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不得不承認,現時樓價已高於九七年高峰的水平,出現泡沫的風險上升,情況堪憂。不過,正如古人所說,「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知道問題所在是一回事,能否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則是另一回事。綜觀整份施政報告,當局對遏抑樓價苦無良策,無視支持復建居屋的主流民意,偏要另闢蹊徑,推出所謂「置安心」計劃,可惜置安心單位杯水車薪,而且遠水難救近火,根本無濟於事。

施政報告在扶貧紓困方面亦是乏善足陳,唯一較有新意的,是由商界及政府各自出資五十億元成立的「關愛基金」。問題是港府庫房水浸,自己不肯承擔,卻將扶貧的責任推向商界,實在縮骨,難怪各界劣評如潮,商界亦興趣缺缺。至於安老政策方面,當局拒絕在增加安老院舍等方面作具體承諾,甚至連全面撤銷生果金離港限制也不肯,更是被指刻薄寡恩。

總而言之,這份施政報告一事無成,在房屋、扶貧及安老方面「三大皆空」,試問市民怎能收貨?事實上,近幾年的施政報告都是同一貨色,儘管口號多多,宏圖不少,可惜真正能夠兌現的寥寥無幾。遠的不說,以○七至○八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十大基建為例,當局將有關計劃吹得天花亂墜,聲稱可提供二十多萬就業職位,然而三年過去了,大部分工程仍是無影無蹤;再如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只是輕輕帶過,到頭來恐怕又是無疾而終。

更不堪的是,港府大事做不來,小事同樣做不好。○八至○九年度施政報告中,當局提出活化及美化維港兩岸,發展成綿延不斷的海濱長廊,「還港於民」,但由於港府部門處事僵化、協調不力,至今仍然是只聞樓梯響。其中的鰂魚涌海濱長廊及西區海濱長廊規劃多年,至今依然毫無寸進,其他多個擬建的海濱長廊,更是空中樓閣,恐有爛尾之虞。

致謝動議遭否決,施政無方徒受辱。正如本報日前指出,港府欠缺承擔,問題可拖則拖,責任能卸則卸,這份施政報告可以說是「既無今天也無明天」。事實擺在眼前,港府暮氣沉沉,無所作為,早已抱定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宗旨,敷衍度日,得過且過,指望這個夕陽政府解決深層次矛盾,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