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可達標 奈何蟻民難分享

無論甚麼時候,港府高官總是樂觀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在議員此起彼落的批評聲中,大肆吹噓香港的經濟表現,說今年經濟強勁增長,已經收復金融海嘯失地,有信心全年增長會達到甚至超越原本預計的百分之五至六水平。

沒錯,對比金融海嘯時期,香港今年的經濟表現當然比較理想,但這主要是受惠於外圍環境改善,香港只是隨波逐流而已,沒有甚麼驚喜之處。相反,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和周邊地區相比,香港顯然遠遠不如,例如新加坡預期全年經濟增長可達百分之十三至十五,香港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更何況,今年經濟增長主要由於各國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熱錢催谷而起,缺乏實質因素支持,增長能否持續,大成疑問。正因如此,大部分市民只能望梅止渴,根本無法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打工仔的收入至今未見顯著增長,反而貧窮人口在短短半年內增加六萬多人,達一百二十六萬之眾,可謂咄咄怪事。

更不堪的是,在這場經濟虛火中,普羅大眾不但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反要面對通脹不斷升溫的壓力。隨着人民幣匯率節節上升,香港掀起陣陣加風,影響遍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最新數字顯示,剔除一次性紓困措施後,本港九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之二點二,除了創出一年半新高外,電力、燃氣及水類別的開支漲幅更高達一成六。

收入不升物價升,民眾的生活負擔日益沉重。曾俊華也承認,受環球資金氾濫及人民幣升值影響,香港的通脹風險正在逐步加大,明年可能會更為明顯,但他強調,香港是開放型的小型經濟體,在抵禦和控制通脹方面比較被動。其實,被動不表示甚麼都不做,只要港府能夠未雨綢繆,及早推出紓困措施,便可有效減輕基層市民的生活重擔,但令人遺憾的是,施政報告在這方面交了白卷,遑論推出應付通脹的對策。

說到底,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市民最關心的不是經濟增長能否達標,而是如何解決日趨熾熱的樓市以及不斷惡化的貧窮問題。曾俊華承認整體樓價自○八年底以來已經累升四成七,情況實屬少見,令人憂慮。但憂慮歸憂慮,他除了空口說白話,承諾會制訂所謂適當、適度及適時的措施,恐怕也拿不出甚麼高招。

誠然,穩定樓市殊不容易,既要回應無殼蝸牛的訴求,亦要顧及已置業的八十多萬戶居民利益,避免樓價大上大落。不過,這絕不能成為政府無所作為的藉口,當局至今無法制訂一套長遠的、全面的房屋政策,僅以一些隔靴搔癢的措施敷衍輿論,所謂「適當、適度及適時」,不知從何談起。實際上,當局的花拳繡腿不但無法壓抑樓價,反而火上加油,最令人擔心的是,物極必反,一旦樓市泡沫爆破,勢必引發一場大災難。

孫中山先生說:「少數人有錢是假富,要多數人有錢才是真富。」為政為民,理應追求真富而不是假富,否則,當大部分人無法分享經濟成果、當貧窮人口愈來愈多、當無殼蝸牛怨氣沖天,就算經濟數據多麼亮麗,政府儲備多麼豐厚,也不值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