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隧道方治本 何必研究復研究

二十五減五等於二十,二十加五等於二十五。這些本來是幼稚園學生都識做的簡單加減法,竟然成為港府處理過海隧道車流量不均衡的獨門秘方。更加可笑的是,為了這條一文不值的爛方案,港府付出了七百萬元顧問費。

當局昨日公布三條隧道車流量的顧問研究報告,建議透過調整收費以平衡車流量,並提出九個方案諮詢公眾三個月,當局傾向採納「紅加東減」方案,即紅隧私家車加價五元,再利用多收的費用「回贈」東隧,換取東隧減價五元。當局希望通過「紅加東減」吸引部分本來使用紅隧的駕駛人士轉而使用東隧,顧問公司估計有關措施可令紅隧車龍縮減五至七成云云。

紅加東減方案聽起來似乎有點吸引力,實際上可能只是一廂情願。從地理位置來講,前往港島東區的駕駛人士,大多本來就會選擇使用東隧,但若是前往銅鑼灣、灣仔一帶,駕駛人士棄紅隧走東隧,路途大約多四公里。有人算過帳,私家車每公里最少耗油一元多,繞道東隧,單是燃油開支就多了幾元,隨時比東隧減收的五元還多,根本不划算,而且這還沒有把時間成本算在內。

一向精打細算的香港人,怎麼會因小失大,輕易上當呢?根據學者推算,現時紅隧車流量每天約十二萬架次,估計在落實「紅加東減」初期,約減少數千架次,當駕駛者比較時間及油費等成本後,很快就會走回頭路,東隧及紅隧的車流量亦將打回原形。

眾所周知,三條隧道車流量失衡的根源,在於東西兩條私人隧道收費太貴而且經常加價,與官營的紅隧收費差距愈拉愈闊。所以,解決之道是東西兩隧減價,而不是通過紅隧加價的方式來補貼東隧,因為這等於用公帑來補貼私人企業,很難不令人質疑這是官商勾結。更何況,東隧早前提出大幅加價申請,私家車收費由二十五元增至三十五元,如果加價申請獲准,當局是否也要相應增加補貼東隧的金額呢?

毫無疑問,於法無據、於理不合的「紅加東減」方案,非但不能解決隧道車流失衡的問題,反而添煩添亂,進一步激起民怨。事實上,由於多年前港府與私隧簽訂不平等條約,當局已自廢武功,無法否決東西兩條隧道的加價申請,在這種情況之下,輿論一邊倒要求當局下決心回購兩條隧道,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港府口頭上表示不排除回購,實際上卻是一拖再拖,今次更以顧問建議作幌子,置主流民意於不顧,提出不知所謂的「紅加東減」方案,這簡直是「置安心」計劃的翻版。

為了增加「紅加東減」的說服力,當局還大玩數字遊戲,早前運輸署公布多項數據,力證西隧往港島出口已經非常擠塞,難以承擔新的車流量,所以在二○一七年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前,西隧不可能為紅隧分流。三隧失衡、紅隧逼爆問題已困擾本港多年,當局左一個研究、右一個報告,現在居然還要再等七年才可望解決問題。港府解決隧道問題,居然比人類登月、八年抗戰還困難,簡直是荒謬透頂。

說到底,僅剩下一年多任期的港府,早已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的懶人思維,得過且過,能拖則拖,隧道問題如此、醫療問題如此、安老問題如此、骨灰龕問題如此、房屋問題亦如此,一個個燙手山芋,都留給下一屆政府去處理了。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