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前立下宏偉目標,宣稱要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將香港構建為低碳綠色城市。不過,對於如何達成這個遠大目標,港府卻語焉不詳,遑論作出具體承擔。港府將減排的責任統統推給市民,自己卻一味當逃兵,減排大計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昨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有議員關注一旦兩間電力公司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會否導致電費不斷上升。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含糊其詞地表示,根據過去幾年天然氣與煤的價格有五成差距,理論上電費會增加,但由於難以確定未來煤價及天然氣的價格,故暫時難以確定對電費是否構成上升壓力。亦有議員提出,希望政府為中下階層市民提供電費補貼,邱騰華只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作出明確的承諾。
眾所周知,無論是核能還是天然氣,都比燃煤價格昂貴,這個態勢在可見的未來都難以改變,若兩電大幅提高核能或天然氣發電的比例,成本勢必增加,電費勢必上升。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邱騰華不肯作出明確答覆,只是為了迴避港府應該承擔的責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市民完全明白,為了換回藍天白雲,為了呼吸清新空氣,必須有所付出,其實市民並不介意為了綠色香港出一分力,問題是港府又會為減排大計作出甚麼承擔呢?港府財大氣粗,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說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那麼,港府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為減排大計作出較大的承擔,問題只在於港府根本就不願意付出。
表面上,港府將減排低碳喊得震天價響,但實際上,當局一直迴避本身應盡的責任,動輒恐嚇市民要承擔減排的代價。舉個例子,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港府曾隆重其事推出每戶一百元的慳電膽現金券計劃,並一度考慮以公帑支付,耗資約兩億元,一年後,港府卻以不符合用者自付原則為由擱置。港府視減排為一盤無利可圖的生意,而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難怪各界對減排大計都不抱信心,港府被譏為「氣候逃犯」,乃咎由自取。
昨日是世界無車日,雖然多位高官照樣響應,但這種象徵性的行動,無非為官員提供做騷機會,對於減排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更不堪的是,即使是做騷,仍有部分高官拒絕響應,難怪環保團體大感失望,直斥港府對減排說一套做一套。
近年來,港府在環保方面搞了不少動作,究其實都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慳電膽計劃胎死腹中,膠袋稅被指形式大於實際,停車熄匙立法更是官老爺坐在冷氣房閉門造車想出來的擾民餿主意。面對各界批評聲音,當局只好一再擴大停車熄匙的豁免範圍,的士靠站全部毋須熄匙。既然的士獲豁免,當局又有甚麼理由不給小巴及學校保母車等交通工具豁免呢?停車熄匙立法支離破碎,形同虛設,但礙於面子,當局仍堅持繼續立法,簡直是愚不可及。正如有學者指出,若將來遇到強烈反彈,停車熄匙大有可能重蹈慳電膽無疾而終的覆轍。
說一千句漂亮話,不如幹一件實事。港府空言減排,但既不願出錢又不肯出力,毫無承擔,來來去去只是搞表面工夫敷衍民意,指望港府減排,恐怕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