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樓市炒風 切勿藥石亂投

地皮愈賣愈貴,前日拍賣的九龍塘義德道地皮以遠超預期的十二點八五億元成交,每呎樓面地價逾一萬六千元,成為九龍新「地王」,再次引起哄動。麵粉價已是如此高不可攀,做成麵包後會賣甚麼價錢,可想而知。港府本意是透過增加土地供應為樓市降溫,無奈事與願違,一次又一次賣地,一次又一次成為「造王者」,普羅市民距離蝸居是愈來愈遠了。

樓價幾近失控,證明港府之前推出的壓抑樓價措施,無論是「九招十二式」還是「十四招組合拳」,都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面對與樓市同時飆升的民怨,港府騎虎難下,不能不繼續推動壓抑樓市的措施,除了考慮復建居屋之外,據說港府正研究修改投資移民政策,將房地產剔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投資範圍,最快在十月份施政報告公布。

投資移民政策始於二○○三年,當時本港遭受沙士打擊,經濟不振,樓市低殘,股市跌入谷底,港府推動投資移民以吸引外地資金及人才,大方向是對的,也對提振本港經濟發揮了輸血作用。然而,時至今日,本港樓價節節上升,內地投資者來港炒樓亦被視為推高樓價的原因之一,因此,港府順應時勢調整投資移民政策乃無可厚非。

只不過,有關政策是否真的有助壓抑樓市,實在令人懷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共有一萬二千五百多人申請投資移民,其中八成是內地居民,而透過投資房地產移民香港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七年的佔總投資額兩成三,升至今年首季的三成九。以此推算,投資房地產移民個案並不算太多,即使沒有這部分購買力,樓市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說投資移民推高樓市,無疑是過分誇大了。

正如投資移民顧問指出,投資移民買樓總額只佔樓市銷售總額的百分之一,有關措施只是「掩耳盜鈴」。畢竟,香港市場太小,內地有錢人太多,而且本港樓市買賣及貸款模式較內地自由,對內地投資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買樓也不一定是為了身份證,因此僅僅調整投資移民計劃,對樓市只有象徵性作用。立法會議員亦質疑,有關措施「心理效果大於實際」,只會對無力置業的市民起到心理安撫作用,而有多餘財力的內地投資移民仍可照樣在港炒樓。

由於港府的壓抑樓市措施完全失敗,也有人提議倣效澳洲等地限制境外人士買樓,問題是,這在香港行得通嗎?香港是高度開放的自由市場,資金出入無限制,這也是香港賴以成功的根基,一旦限制外地人投資,香港就不再是自由市場,這不是自砸招牌嗎?如果港府聽信部分政客頭腦發熱的建議,硬是要東施效顰,無異因噎廢食、飲鴆止渴,到時不只推垮樓市,整體經濟也必定嚴重受損,對誰都沒有好處。

本港樓市熾熱難以壓抑,是國際大環境及香港小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形成史無前例的超長低息期,樓市成為資金避難所,加上美國經濟至今疲不能興,甚至有第二次觸底的風險,相信一年半載都不可能加息,在這種情況下,資產泡沫大有可能愈演愈烈。不過,這不能成為港府壓抑樓市失敗的藉口,事實上,當樓市初現泡沫之際,若港府及時因應,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可惜港府進退失據,前怕狼後怕虎,導致樓市問題積重難返,造成今日尾大不掉之局面。

所以說,樓市問題歸根究柢還是施政能力的問題,港府黔驢技窮,藥石亂投,只能是弄巧反拙,火上加油。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