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內開花牆外香 港府有眼不識寶

香港跟北歐國家丹麥總是有一些緣分,多年前港產美女文雅麗嫁給丹麥王子,成為現代版「灰姑娘」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現在,港產環保電動車Mycar又受到丹麥人的賞識,繼去年獲得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採用作為迎賓車,大出風頭,最近丹麥發展綠色旅遊島,又引入此車供旅客租用。丹麥科技創新部部長昨到理工大學試坐Mycar第二代,表示感覺良好,正考慮再引入。

其實,不僅丹麥人對Mycar情有獨鍾,許多歐美國家都慧眼識「英雄」,此車早已打進歐洲市場,美國人更厲害,一家美國公司月前收購了Mycar,將此品牌據為己有。歐美都是傳統的汽車大國,相關技術力量雄厚,在電動汽車領域亦早着先鞭,而港產Mycar能夠殺入強手如林的歐美市場,絕對是香港之光。Mycar無疑是另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因為它「天生麗質難自棄」,所以才能「一朝選在君王側」。

Mycar在國際市場大出風頭,最終到異國他鄉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港人可謂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香港不乏具競爭力的科技產品;難過的是,香港理工大學研發此車多年,一直養在深閨無人識,可見港府所謂重視創新科技,不過是葉公好龍。當局對本地產品既不重視,亦不支持,反而崇洋媚外,購入比Mycar價格高三倍的日本產品,直到Mycar在外國打響名堂,港府才後知後覺,可惜為時已晚,Mycar已經飄洋過海,嫁到外國去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Mycar如此受寵,其實並不奇怪,環保潮流方興未艾,令電動及混合能源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各大財團像沙裏淘金一樣比眼光、比膽識,尋找及投資有發展前途的電動車技術。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汽車企業比亞迪就是其中一例,因為受到美國股王巴菲特的垂青,發展一日千里。假如港府能像巴菲特一般獨具慧眼,一早就支持Mycar,為其產業化提供各種各樣的條件,也許Mycar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本地品牌,為香港經濟轉型開創新局。

一個地方的經濟是否具有競爭力,關鍵看科技實力。在亞洲四小龍中,無論新加坡、南韓及台灣,各有自己的獨特技術優勢,各有自己的工業,唯獨香港完全依賴服務業,經濟結構十分單調,以致遲遲無法成功轉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香港如果能抓住現代科技革新的潮流,依託本身的科技力量,制訂長遠政策,假以時日,完全有可能發展出一種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芬蘭憑手機工業支撐經濟,揚名全球,便是最好的例子。

正如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指出,香港不是沒有發展科技的潛力,也不是缺少從事科技的人才,無奈港府目光短淺,志大才疏,對科研資助似有若無,又不將科研產品發展成產業,結果一切都是白搭。事實上,本港的研發產品不是被長期冷藏,就是肥水流入外人田,幾年前,科大研發的一部自動導航模型直升機,受盡港府冷落,卻在四川大地震救災中大派用場,研發者最終到深圳創業;再如科大研發的電腦水墨軟件,同樣在港無用武之地,卻在北京奧運會上技驚四座,研發者已去美國闖天下。

港府有眼不識寶,牆內開花牆外香。本港科研產品紛紛被外地收購,科研人才無法在港一展所長,一個連人才都留不住的社會,所謂發展知識型經濟又從何說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