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惡化,社會矛盾加劇,本港最近出現一股仇商情緒,將矛頭對準商界。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忍不住撰文炮轟港府「孤寒成性」,甘做守財奴,儘管坐擁巨額外匯及財政儲備,卻對弱勢社群錙銖必較,一毛不拔,市民怨氣無處宣洩,使商界成為眾矢之的,「被屈食死貓」。
事實上,在港府的守財奴理財哲學之下,本港出現「官富民窮」的怪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本港外匯儲備及財政儲備已超過二萬二千億元,幾乎比回歸時的六千多億元翻了兩番,人均排名全球數一數二。但諷刺的是,本港貧窮人口與日俱增,迄今已超過一百二十萬人,月入少於四千元的貧窮戶突破十九萬戶大關,比回歸初期激增一倍。
一邊是港府財源廣進、庫房水浸,另一邊卻是愈來愈多人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難怪田北俊亦揶揄港府,「猶如坐擁萬億身家的超級富豪,但卻因一毛不拔的性格,任由老人家承受瀕臨失明的痛苦。」
港府目前的財政儲備足夠應付二十一個月開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還說甚麼「儲備愈多愈好」,和當局過去宣稱儲備可以應付十二個月開支就足夠的說法大相逕庭,這不能不令人質疑,港府認為儲備多多益善,只是拒絕對扶貧紓困作出應有承擔的藉口而已。正如田北俊所說,「庫房數字再漂亮,對弱勢社群而言都是白雲在青天,可望而不可即。」
人們的質疑,絕非無的放矢。大家可以看到,港府經常將「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等口號掛在嘴邊,甚至經常玩弄「狼來了」的把戲,刻意誇大赤字。但實情是,港府已連續十三年錯估財政狀況,而且失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以今年為例,賣地收益遠超預期,庫房豬籠入水,本財政年度幾乎肯定不會出現曾俊華所預期的赤字,而且會有龐大的盈餘。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庫房財源廣進,全是市民的血汗錢,而非政府的私己,豈能做守財奴一毛不拔。事實上,只要用得其所,這筆龐大儲備可以解決許多民生及社會問題。以昨日宣布調高法定收費的大欖隧道為例,雖然實際收費不變,但隧道公司隨時有權取消「優惠」,收足法定收費。近年來,私營隧道不斷調高收費,不僅加重市民負擔,更令車流嚴重失衡,造成擠塞問題。其實,以港府的財政狀況來說,完全有能力回購各條私隧的經營權,一來透過調節收費平均車流,庫房又有長期而穩定的收入,可說是一舉數得,百利而無一弊。然而對於這種善意的建議,港府一直議而不決,研究復研究,至今仍未有定案,實在令人莫名其妙。
過去十年本港外匯儲備的回報估計高達一千一百億元,如果當局善用這筆錢,已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及民生問題。例如將這筆錢投放於公立醫院,增加前線醫護人員,還會有那麼多市民淪為各種醫療事故的冤魂嗎?又如將這筆錢用於改善安老服務,還會有那麼多老人家至死也輪不到入住宿位嗎?
談到對待長者,大家只要看看鄰近的深圳,幾年前已實施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免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反觀港府作為最大股東的港鐵,連延長長者乘車優惠也要討價還價,不情不願,這難道不是香港這個富裕社會的恥辱嗎?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是港府理財哲學的最佳寫照。港府下月發表施政報告,到底是一如既往,以一次性「派糖」虛應故事,敷衍民眾,還是推出具前瞻性的扶貧政策,切實增加資源扶助弱勢社群,大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