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租後買助上車 只能治標難治本

為期五個月的資助置業諮詢前日結束,當局一共收到六千多份意見書,樓市政策何去何從,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應有分曉。由各項民調可以知道,大部分市民支持復建居屋,惟港府對復建居屋仍然有所保留,亦無意重推置業貸款計劃,只是傾向於倣效外國的做法,以「先租後買」的方式資助夾心人士置業。

所謂先租後買,就是每年騰出一定數量的公屋單位,以市值租予夾心階層,扣除公屋租金差額後的金額,將作為首期儲蓄,供租客數年後置業,所以有人稱之為「新居屋」,也有人稱之為「中產流轉公屋」。

誠然,先租後買確實可以暫時解決部分夾心階層的居住問題,但能否如願幫助他們置業,則大有疑問。眾所周知,現時購買一個小單位的私人樓,首期動輒過百萬元,指望夾心階層在三數年內儲足首期,並非易事,更何況,如果樓價繼續上升,儲蓄永遠也追不上樓價升幅,租戶距離上車只會愈來愈遠。

事情明擺着,以先租後買形式助夾心階層置業,根本不切實際,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令「先租後買」變成「只租不買」或「長租不買」,將帶來更多問題。政府資料顯示,目前輪候公屋人士有十三萬人,以每年興建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計,輪候期約為三年,推行先租後買,變相放寬入住公屋的入息限制,公屋輪候期勢必延長,等於剝奪基層市民的權利。

儘管當局聲稱即使資助夾心人士置業,也不會擠佔公屋的用地,但這樣的聲明顯然令人難以置信。政府每年能推出的土地有限,餅就是那麼大,如果先租後買計劃不佔用公屋的用地,就會擠佔本來用於發展私人屋苑的土地,導致私人樓供應減少,從而推高樓價,適得其反。所以說,先租後買計劃聽似新鮮,其實只是拆東牆補西牆,非但無助解決居住問題,反有可能添煩添亂。

事實上,土地供應不足正是導致樓市漲個不停的主要原因。九七年前,香港每年可提供兩萬多個私樓單位,還有數千個居屋單位,而近年由於實行勾地表政策,土地供應大為減少,每年僅有約一萬個單位供應,個別年份甚至只有幾千個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樓價上升乃意料中事。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國紛紛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利息超低,市場資金氾濫,樓市成為資金避難所,再加上不少內地人來港置業,令樓市火上加油。

但必須指出的是,低息環境不可能永遠維持,一旦息口掉頭回升,熾熱的樓市自然會慢慢冷卻。因此,順應人口增長的態勢,提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土地,才是穩定樓市的根本之道。當局現在無論是推出先租後買計劃,還是復建居屋,或者重推置業貸款計劃,都不過是應付民意壓力的權宜之計、緩兵之計,治標不能治本,對於穩定樓市未必有多大幫助,更遑論協助市民置業。難怪有人說,先租後買計劃只是新瓶舊酒;更有人指出,能受惠先租後買計劃的畢竟是少數人,但因此對私人市場帶來的影響卻不可低估,堪稱「高風險的小動作」。

救微者易,救末者難,樓市於去年初重拾升軌時,若當局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等到樓市泡沫已經吹大,當局才病急亂投醫,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