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下月出爐,港府昨日舉行最後一場地區諮詢會,多個團體到場示威,表達訴求。綜觀社會各界對施政報告的意見,基本上都是要求當局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尤其是希望當局正視日益惡化的貧富懸殊問題,善用龐大的儲備扶貧紓困,化解社會怨氣。
事實上,香港不但貧富懸殊日益惡化,官富民貧的情況也愈趨嚴重。可以見到,一邊是港府財源廣進,庫房水浸,另一邊是愈來愈多人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社會瀰漫着一股仇富、仇商情緒,以致認同以激烈方式抗爭的市民愈來愈多,港府再不盡快想辦法化解,民怨隨時爆煲。
貧富懸殊、官富民貧是社會分配不公的必然結果,港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港府坐擁逾二萬二千億元的外匯及財政儲備,人均排名全球數一數二,但與此同時,本港堅尼系數卻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系,這顯然是極不正常、極不健康的現象。對此,連商界人士也看不過眼,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日前狠批港府「一毛不拔」、「守財奴」、「孤寒成性」,坐擁巨大儲備而不用,令貧富懸殊的深層次矛盾無法解決,導致社會上出現仇商情緒,商界淪為替罪羔羊。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庫房的儲備全是市民的血汗錢,善用儲備,紓解民困,天經地義。尤其是受惠於樓價飆升,本財政年度首四個月的賣地收入已超過全年預期,以此推論,本年度港府財政不但不會出現赤字,反而可能錄得龐大盈餘。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界要求施政報告對扶貧紓困作出應有的承擔,乃順理成章的事。
更何況,隨着樓價不斷飆升,通脹亦逐步升溫,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掀起一片加風,電費、煤氣、交通工具等公用事業紛紛加價,影響所及,食品及日用品幾乎無一不加,基層市民無不叫苦連天,如果施政報告依然一毛不拔,勢必引發更大的民怨。
當然,扶貧紓困必須是一項長遠的承擔,而不是以一次性的派糖措施來敷衍了事。事實上,從過去的例子可見,一次性的派糖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每次都會引起分配不公的爭議。例如那些無公屋、無綜援、無交稅的「三無人士」,每次都不能受惠於派糖措施。有公屋綜援戶甚至因未能受惠於免租免差餉措施而將社署告上法庭,結果獲判勝訴。事實證明,不管港府推出多少次派糖措施,都不能真正惠及那些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令「還富於民」成為空談。
有人說,港府的外匯及財政儲備是用以捍衞港元匯率及應付不時之需,不能隨便動用。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香港到底需要多少儲備才叫作足夠,當局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實際上,許多專家都認為儲備適可而止就可以,只有守財奴才認為儲備「愈多愈好」。我們的意見是,施政報告必須順應民意,制訂長遠、具前瞻性的扶貧政策,切實增加資源扶助弱勢社群,譬如從龐大的儲備中撥出一筆款項,設立扶貧基金,防止貧富懸殊繼續惡化,而不是再以一些小恩小惠的措施來糊弄市民。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在官富民貧的今天,要求當局着眼未來,善用盈餘,扶貧紓困,已成為社會共識,如果港府在庫房水浸、民生凋敝的情況下繼續當孤寒財主,只能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