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兩岸導彈不對稱戰

台灣媒體近日稱,大陸持續增加導彈部署,台灣也陸續投資三千多億新台幣(約九十四億美元)建構反導彈系統,包括買長程預警雷達、愛國者導彈等主動、被動防禦能力,從明年起台灣將逐步展開一道道導彈防禦網。其實導彈攻擊是防不勝防,日前本欄報道過美軍在沖繩的空軍基地也頂不住一百多枚導彈轟炸,台灣哪能對抗一千多枚導彈轟擊?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軍近年大抓被動防禦,包括提升兩套愛國者二型為三型、採購四套愛國者三型導彈的一千五百多億元,長程預警雷達四百多億元,這還不包括台軍自行研發「天弓三型」低空戰術反彈道系統ATBM的數十億元經費。台灣希望美軍提供資訊,提升導彈命中率,這種依賴心理顯現台北缺乏信心。

此外,台軍為了主動防禦解放軍導彈襲擊,計劃對解放軍導彈發射基地進行「源頭打擊」(所謂聯合制壓作戰)的裝備研發,包括:天劍反輻射導彈、萬劍子母彈和「經國號」戰機的性能提升等,以及將於年底正式部署的雄二E巡弋導彈,連同對外採購的雷達導彈,至少超過三千億新台幣。

又,由於近年台灣軍費不足,台軍便增加成本較低的被動防禦反導彈能力,包括:分散戰管指揮中心、增建東部跑道、採購跑道搶修裝備、建立「戰管陣地整體電子防護網」,甚至更廉價的目標偽裝掩蔽等。台灣軍方思考建立不對稱作戰能力,將以廉價、高效的角度思考,讓解放軍導彈打不癱,甚至想主動攻擊解放軍導彈基地,比用愛國者導彈防空更有效也省錢。 

面對大陸軍費持續上升,兩岸不對稱戰爭的格局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