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析中國軍費增長放緩

按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查的預算報告,二○一○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五千三百二十一點一五億元(約七百八十億美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三百七十一點一六億元,增長百分之七點五。與前幾年相比,國防費增幅有所下降,百分比增幅低於預期,也是二十多年來首次低於兩位數字。

軍費增長放緩是好事。世界大戰沒有得打,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中國國防開支需求不迫切的大前提。此外,從正面解讀的理由很多,傳聞解放軍將要裁軍三十萬,軍費自然不能太多。科技練兵,以電子類比方式代替實兵實彈,西方國家已經節約了八九成費用。反貪倡廉大見成效,打一隻「大老虎」挽回多少個億的損失。軍火貿易扭虧為盈,少買蘇俄的滯貨,多賣出梟龍、飛豹、殲10等戰機及「飛騰2000」導彈。

平心而論,經過二十多年的大幅增長軍費,突然減半都不止,「人若反常,不病即亡」。雖然國防預算是一年一年打報告,但是國防建設不只是三五七年的中短期規劃,還要考慮到隱形戰機、航空母艦、戰略核潛艇等大項目的研發,動輒十來二十年的鐵杵磨成針,每年的撥款都不能突然減少。中國經濟騰飛階段的通貨膨脹有目共睹,近年軍人收入的穩步上升也必不可少,中央核心換代在即,「怎麼窮也不能窮了國防,怎麼苦也不敢苦了軍人」。

西方估計中國的總軍費開支是北京宣布的兩倍甚至三倍,否則不可能低於英、法、俄。除非將高昂的武器研製費用,如建設「天軍」及網絡戰都打入民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