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首要發掘選戰人才

建制力量面對二○一二年以至二○一六年、二○二○年立法會選舉,要扭轉與反對派「六四比」下風局面,搶佔制高點,首要是發掘選戰人才。

眾所周知,選戰人才與一般政治人才有別:一般政治人才「做得」即可,而選戰人才必須「做得」外還要「寫得」、「講得」;一般政治人才「敏於事,慎於言」,而選戰人才則要「敏於事,善於言」;一般政治人才埋頭苦幹,可安於做「無名英雄」,而選戰人才則務實之外也要務虛,廣泛接觸群眾,爭取曝光率和知名度;一般政治人才毋須經受選舉成敗衝擊,而選戰人才卻要接受選戰輸贏考驗等等。可以說,政治人才「三軍易得」,選戰人才「一將難求」!

二○○八年立法會地區直選中,民建聯兩位新星分別在九龍西和新界東成功上位,主要是基於「選黨」的鐵票效應,而非「選人」的吸票結果;而且當選後在表現上並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比年來反對派社民連讓新人出任黨主席,及以奇招捧「維園阿哥」極速上位的咄咄逼人氣勢,反證了建制力量各政黨在發掘選戰人才方面任重而道遠。面對未來十年選戰連場,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加強在區議會議員中「揀蟀」,建立第二梯隊,辦好選戰「黃埔軍校」,增加新丁曝光挑大樑機會,實在刻不容緩!

各政黨直選之爭,歸根結柢是人才競爭。如果來來去去單靠幾名「老波骨」撐場,肯定是「兔子尾巴——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