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礦山賣三億 國資流失若等閒

內地國有資產流失觸目驚心,權貴利益集團利用特權,轉眼間化公為私,大發橫財,而號稱是國家主人翁的生產工人,或被掃地出門,或淪為當代奴工。國資流失富了小批人,窮了大多數,成為中國貧富懸殊愈演愈烈的主要根源。

據內地媒體報道,黑龍江伊春的翠宏山鐵礦,擁有有色金屬儲量八千萬噸,鐵礦石儲量七千萬噸,資源總價值達千億元。但是這樣一個特大鐵礦,卻被當地政府以三億一千萬元的價格,賤賣給一家民營鋼鐵公司,造成巨大的國有資產流失。

一座價值千億元的礦山,居然以三億多元賤賣,購買者一本萬利,這是何等不公平的交易,不得不讓人質疑其背後存在多少腐敗內幕,那些主管和批准這個交易的官員又收到甚麼好處?一個城市尚且如此,全國的國有資產又要流失多少呢?

過去十幾年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國有資產大舉流失的主要時期。各行各業的權貴們利用對國企的實際控制權,把國有資產公開轉化為個人收入。有的企業管理者利用金蟬脫殼的方法,以實行股份制改革為名,把優質國有資產剝離出來,成立股份制公司,由自己直接掌握,而把劣質資產和冗員、債務、虧損業務等留在母公司;有的則在外資購併國有資產的過程中,低價出售國有資產;也有的以超低價格買下國有資產;還有的在國有資產轉讓和出售過程中,暗箱操作,低估漏估國有資產,低價轉讓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入個人腰包。內地有關部門曾經統計,這十幾年間,中國國有資產流失有形的損失超過十萬億元,無形的損失更是難以計數。

點石成金 化公為私

在很多地方、很多行業,國有企業改革其實已變成權貴集團的盛宴,這些原先管理國有資產的權貴們,利用特權點石成金,操控國有資產的轉讓機會、轉讓價格,控制國有企業的成本和收益,從而把國有資產或國有資產的收益轉化為自己的財富。

有一種說法,中國最快的致富方法,不是開賭場,也不是開妓院,更不是走私,而是想方設法將國有企業化公為私,一夜之間轉變控制權。如果深挖內地一些億萬富豪的「原罪」,不難發現他們的發家都受益於國企改革,流失的國有資產就是他們來歷不明的第一桶金。

國有資產流失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平。一方面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積累,另方面是貧困在普通工人身上積累,貧富差距被不合理地拉大。目前,內地民意對國企改革的支持率愈來愈低,人們一聽「改革」兩字,就自然想到剝奪與流失。中國已經失去了進一步改革的動力,但決策層仍然執迷不悟,將改革當作萬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