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昨日本欄提及的高票當選之外,另一個被認為應該一人出戰的原因是可以確定某人當選,言下之意,是如果建制派有甲乙二人當選,而又是勢均力敵的,那最終的決定權,反而會落在泛民身上。因為甲乙二人均分建制的票數,用舊有八百人提名為例子,那就是三百幾對三百幾,而泛民的一百多票就成為關鍵少數,他們支持甲,甲就勝出,他們支持乙,乙就贏了,泛民變成了造王者,這是中央所不願見到的局面。
這種講法,看起來是有紋有路,但實際上不可能發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對派的票數,不是屬於一個人,又或者一個政黨,可以指東打東,指西打西。實際上,這些票數是獨立而分散的,例如上次某人票投梁家傑,是因為他個人支持梁家傑,而不是他受梁家傑指揮,是屬於梁家傑的選票,所以梁家傑呼籲他改投甲或乙,他們根本不會聽指揮,甚至覺得是侮辱。
在外國有時也會有呼籲轉投的情況,那主要是出現在多輪投票當中,第一輪出局的候選人,通過政治談判或者溝通,會呼籲支持者改投理念相近的候選人,但不可能自己爭取了提名,身為其中一個候選人,卻在最後關頭,去呼籲支持者改投不是屬於相近路線、相同陣營的候選人。道理很簡單,因為選民多數不會聽,而候選人也很難講出口。
所以泛民的候選人,為了自己未來的政治前途,一定是堅持到底,多爭一票得一票,不會由候選人突然搖身一變成為造王者。他如果這樣做,其實等於政治自殺,既無法向選民交代,以後也不用再去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