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藥物禁不絕 無監無管埋禍根

百年老字號中成藥生產商李眾勝堂出品的保濟丸,部分產品被驗出含致癌禁藥「酚酞」及減肥藥「西布曲明」,前日被衞生署勒令無限期禁售。這是繼海關早前檢獲大批假冒「片仔」後,一個月內第二宗涉及偽劣中成藥的事故。當局把關不嚴,以致問題藥物通行無阻、遍地開花,市民的生命安全到底還有甚麼保障?

今次事件再次凸顯衞生署對中成藥監管不力,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監不管。藥廠早於今年一月已知悉產品含有西藥,但當時並無向衞生署通報,僅自行在零售層面回收了事,直到本月初新加坡當局下令回收有關藥品,生產商仍企圖瞞天過海,同樣沒有主動通知衞生署,署方在得悉新加坡的回收行動後才作出跟進。

藥廠瞞報事件,罔顧消費者安全,固然不可接受,但衞生署反應遲鈍,直到新加坡採取行動才如夢初醒,急急補鑊,一樣難辭其咎。要知道問題藥物隨時可以置人於死地,絕對不容半點輕忽,特別是像保濟丸一類的常用藥品,受影響的人數難以估計,藥廠今年一月發現問題,衞生署直到前日才下令停售,期間不知又有多少市民中招。難怪有藥劑師直斥港府後知後覺,質疑為何本港製的藥物出事,卻要等到外國出手才跟進。

事實上,衞生署對藥物監管不力,漏洞多多,早已為人詬病。以中成藥為例,○六至○八年間衞生署共接獲約二百宗懷疑服用中成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個案,包括多宗壯陽藥奪命事件。尤有甚者,衞生署曾被揭發任由一款未經註冊的人造淚水在市面發售達十五年之久。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當局對各種問題藥物放任自流,發生今次事件並不令人驚奇。

後知後覺也就罷了,當局連回收問題藥物也顯得手忙腳亂、甩甩漏漏。今次保濟丸出事,觸發本港歷來最大規模回收中成藥行動,惟衞生署只是宣布無限期禁售,便關人個關,既沒有詳細解釋,又沒有具體安排,令市民無所適從。有人致電藥廠熱線查詢,不是無人接聽就是遇到百般刁難,包括被要求親身上藥廠才能安排退貨;有消費者往藥房要求退貨,卻因未能出示單據而遭拒,整個回收行動可以說是亂成一團。

針對偽劣中成藥氾濫成災,為害市民,有醫學界人士認為應從制度着手解決問題,建議當局引入監管西藥的「良好藥品生產規範」(GMP)制度。的確,現時中成藥註冊制度存在不少漏洞,監管形同虛設,中成藥即使未完成註冊程序,亦可以在市面發售,今次出事的保濟丸輕便裝正是其中一款未完成註冊的中成藥,所以,加強對中成藥的監管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但問題是,即使西藥早已實行GMP制度,所有西藥製造商必須取得合格認證才可在本港進行藥品生產,結果還不是頻頻出事,發霉藥、過期藥、未註冊藥……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事實證明,這種紙上談兵、虛應故事的所謂監管,根本無濟於事。

「禍患積於忽微」,如果衞生當局繼續在藥物監管方面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就算訂立再嚴謹的制度,也不可能杜絕藥物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