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爭議多 討價還價勢難免

最低工資立法十畫還沒一撇,勞資雙方已就如何釐定最低工資水平展開爭拗。商界立法會議員認為,若最低時薪訂為二十元,「殺傷力不大」,但若訂在二十元以上,將削弱本港競爭力和投資環境;而勞工界議員則直斥時薪二十元「可恥」,建議最低工資訂在三十三元。很明顯,隨着最低工資立法程序的展開,有關爭拗將會愈演愈烈。

統計處數據顯示,去年第二季整體僱員的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為五十八元五角,其中四十七萬人時薪低於三十三元,更有約一成即大約二十七萬人時薪低於二十七元。不少打工仔胼手胝足,自食其力,每月所得隨時不如領取綜援,反映在職貧窮問題日益惡化,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保安、清潔等低學歷、低技術工種薪酬長期偏低,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早前有工會調查發現,本港七間大學外判餐廳員工的平均時薪不足二十四元,五成六工資低於四人家庭申領低收入綜援水平,有大學餐廳的樓面清潔員工時薪更低至十七元四角。見微知著,以上調查反映在職貧窮問題嚴重,正如統計處去年第四季數據所顯示,全港有多達四十一萬打工仔月入低於四千元,超過十九萬在職家庭收入低於綜援水平。

今時今日,打工仔就算有幸能保住飯碗,也未必能養家餬口,更遑論過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啻是對香港這個富裕社會的莫大諷刺。打工仔被迫接受可恥的待遇,其結果必然是愈來愈多人放棄工作,寧願依靠綜援維生,由此造成的社會成本只能由全體市民承擔。九七年本港約有二十八萬人領取綜援,如今靠綜援生活的市民已升至近五十萬;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更高踞世界前列位置,已說明了一切。

正因為在職貧窮和貧富懸殊日益惡化,要求就最低工資立法的呼聲才會愈來愈高。其實,最低工資立法是否可以真正保障基層打工仔,社會各界一直意見紛紜,莫衷一是,有人擔心會帶來最低工資變成「最高工資」的反效果,甚至令部分打工仔失去飯碗。不過,鑑於港府對解決在職貧窮問題一籌莫展,近年更多番爆出外判商壓榨員工的醜聞,最低工資立法可以說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不管怎麼說,最低工資立法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問題是,由於勞資雙方叫價差距甚大,當局如何協調雙方的矛盾和利益衝突?以商界議員提出的二十元時薪為例,以香港的生活水平而言,連應付膳食、交通等生活基本開支也成問題,可以說是一種可恥的待遇,更何況即使立法,受惠的人太少,與保障廣大基層勞工的立法原意背道而馳。

當然,商界人士提出的憂慮,包括工資水平訂得太高會增加經營成本,從而影響本港整體競爭力及長遠發展,也不一定是杞人憂天。勞資雙方如何求同存異,協調出一個彼此能夠接受的方案,相信將是一個漫長的討價還價過程,爭拗在所難免。

當局將就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諮詢公眾,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隨着諮詢過程的展開,勞資雙方針鋒相對的角力將陸續有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將爭議減到最小,對港府來說無疑是極大考驗,一旦處理不善,幫不到基層打工仔之餘,更可能製造矛盾,加深社會分化,隨時弄巧反拙,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