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派飯當然好 就怕港府做不到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中小學中央派飯計劃,目前反應差強人意。當局預留五千萬元資助學校進行廚房改裝工程及添置所需設備,並於去年十二月開始接受申請,截至上月中,已有一百八十間學校遞交有關申請書。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認為「反應理想」。他表示,當局將安排人員到訪有關學校評估中央派飯的可行性,獲批准個案可望在今年暑假期間施工,趕及新學年前完成,令學生早日停用即棄飯盒。

事實上,環保團體多年前已建議本港推動中央派飯,以減少即用即棄、不易循環再造的飯盒,並教育學生珍惜糧食,減少廚餘及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而且,現場煮熟、現場派發遠比提前準備飯盒新鮮得多,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必能刺激同學們的食欲,有助其身體發育及健康成長。總之,中央派飯好處多多,毋庸多述,一直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奈何當局將之當作耳邊風,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才覺今是而昨非,首次將學校中央派飯納入施政目標。

中央派飯計劃推出約三個月的時間,但本港僅有兩成中小學申請,反應比預期冷淡,引人深思。其實,對中央派飯感興趣的學校很多,問題是不少學校先天不足,沒有足夠空間設置可供現場煮食的廚房及飯堂。曾有部分學校欲改以分層派飯,卻苦無電梯或升降儀器,又得不到政府資助,有心無力,只好作罷。而在已提交申請的學校中,有多少符合條件還是未知之數,成功率難以高估。難怪輿論批評當局對中央派飯資助不足,若要全面推行,首先必須解決學校空間不足的問題。

還有人計算過,要落實中央派飯,每間學校至少要一百萬元的啟動資金,然而目前港府僅預留五千萬元,只夠五十間學校申請。全港中小學約一千間,區區五千萬元資助基金何異於杯水車薪。港府為公務員加薪不惜一擲數十億元,建政府總部也花了五十億元,然而在事關本港數十萬名中小學生福祉的中央派飯計劃上,港府卻顯得小肚雞腸,令人懷疑港府推動中央派飯到底有多少誠意。

港府運作效率低也一向為人詬病。目前提出申請的學校有一百八十間,獲當局批准的學校卻僅有兩間,實在令人失望。評估學校是否具備落實中央派飯的條件,並不是甚麼複雜工程,為甚麼處理得如此緩慢?為甚麼不能加快速度呢?現在已是三月份,距離放暑假也不過三個多月時間,難為邱騰華還說希望學校盡快停用即棄飯盒,但按照目前的工作效率,還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當然,就算有關申請得到落實,也並不意味萬事大吉。已有人放出風聲,指中央派飯將增加成本,每餐飯的價錢可能會上升半成至三成。小數怕長計,對基層家庭而言,學生午餐加價是難以承受之重,這也是部分家長和學校對中央派飯心存疑慮的根源。也有參與計劃的學校認為,由於中央派飯的啟動成本由政府負擔,餐價沒有理由加價。當局應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加強對學生餐價的監管,而不能以商業運作為由推卸責任。

中小學中央派飯好事多磨,再次證明市民與學校支持環保,而港府仍然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雖然中央派飯已提上日程,怕只怕,港府難改虎頭蛇尾的老毛病,再次落入議而不決、決而難行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