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人才戰略魄力不夠

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美國在世界各地廣泛吸納人才,主力發展太空科技和國防軍備技術。而到九十年代,大部分技術開始普及化和民用化,並在民間衍生大量產業,促進美國的經濟發展。可見科研教育、人才培訓必先由國家投入,待成熟之後,科研就能走向產業化,製造經濟效益回饋國家。

金融危機催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國家必須抓住機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當中,人才是第一資源。總理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這方面尤需要國家的積極投入,特別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投放更多資源,營造人才輩出的環境、人盡其才的機會。

二○一○年中央財政支出預算中,來年投放在科學技術支出為一千六百三十二點八五億元,增長百分之八;來年教育支出二千一百五十九點九億元,增長百分之九。

數據看似可觀,但有學者發現,去年GDP增長百分之八,已大大抵銷了今年對科學技術和教育開支的增幅;況且跟去年的開支比率比對,去年科學技術佔整體支出百分之三點四,教育佔百分之四點五,意味今年兩者才各上升百分之零點一。有學者批評,百分之零點一的增幅只是一種聊勝於無的心態,卻大大不利於鞏固人才、邁向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目標。

而與GDP參照,百分之八或百分之九的淨增長似乎只是循例性質,看不到科研教育獲得了特別的重視,亦顯得當局的人才戰略魄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