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冷眼旁觀:本末倒置

龍和道前身是維多利亞港,是當年天星和皇后碼頭所在位置。龍和道是填海填出來的,是每邊有三條行車線的主幹道。

為何叫龍和道?聽說是政府諮詢區議會後的決定,因連接中環龍匯道而命名。無論是龍和或龍匯,都缺乏想像力和內涵,也與海濱和中環歷史沒任何關係。油麻地有條「渡船街」,就確切反映了其前碼頭位置,我認為,龍和道不如叫「碼頭道」更適合。

龍和道以前在規劃大綱中稱為「P2」路。三年前,土木工程拓展署和運輸署堅持龍和道必須是直路,不能因保留碼頭而拐彎,具歷史價值的兩個碼頭惟有被犧牲。當中環灣仔繞道因填海的限制而成為一段海底隧道,龍和道卻佔用了中環新海濱的重要地面空間,是本末倒置。

當P2路的興建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後,關心海港發展的團體曾向政府要求:讓P2路成為綠樹林蔭的海濱大道,就像洛杉磯臨海的聖地蒙尼卡大道一樣,一邊是碧海藍天,有露天茶座和大樹,另一邊是低密度樓房。P2路還可預留空間建新的電車線,讓這環保的交通工具來往海濱,成為新景點,市民(不是汽車)應是新海濱的主角。

這是倡議者的一廂情願。事實當然相反,今天的龍和道又是一條可以高速行車的道路,而行人呢,就像往常一樣,要鑽入地底才能直達海濱。

我上周試用龍和道,在大會堂低座對開剛好遇上塞車,看到了面目全非的愛丁堡廣場,想起了已消逝的歷史,心裏只覺唏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