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溫情流逝反思

香港是個缺乏溫情的城市,一如有論者指出:功利主義氾濫,社會唯利是圖。還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銀行多過米舖時,有銀行宣傳它們無遠弗屆,「我哋香港有、九龍有、新界有……」總之,你住任何一區,都可找到銀行為你服務。如今,梗有一間喺左近的是便利店!老人家唔識用櫃員機的,不要說住遠離市區,即使在旺區,想找間銀行換紅簿仔都不是件易事。銀行服務質素下降,而古靈精怪的收費卻一大堆,如轉錢要手續費、存款唔夠五千元扣你五十元,總之,十分之無孔不入割你忽肉!

說到溫情流逝,周日讀本報「探射燈」的「學校陰招」,更令人唏噓。香港教育制度千瘡百孔,資源錯配,更是彰彰明甚。「探射燈」指出,「有教無類」在現今功利社會已淪為空談;教育局聲言,過去五年沒有學生因被開除而停學,這完全是掩耳盜鈴的阿Q精神。

有學生輔導機構指出,每年有逾千名十五歲以下的輟學生,當中更最少有兩成是在不自願的情況下離開學校,而當局卻一直對有關問題視而不見。有些學校堅守成績至上,為保校譽,不惜千方百計勸退學生,這已不是甚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老朽只是想指出,在「群育學校」學額嚴重不足下,一些傳統、原先也辦得不錯的學校,皆因收生不足,漸漸亦接收不少情緒、行為有問題的學生,學校的成績自然倒退。可是,教育局全面視學也只顧及成績,而忽視教師在關愛小朋友上所付出的努力,一味只知殺校而不評估其存在的實際意義,與「求學不是求分數」背道而馳。